当前位置: 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 节日起源 >> 互助人的清明习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祭祖是中国人传统的习俗,每到清明节全国都各地都会以不同的形式,不同习俗来祭奠祖先。
互助人过清明节,有些独特的风俗。互助人的清明节从春分过后就开始了,俗称“田社”。从田社开始,就要准备上坟扫墓,每一天都可以去扫墓,一直到清明节。到了清明这一天,就不能再扫墓了,这一点颇有寒食节的古风。和外地人只在清明节这一天扫墓还是有点区别的。
上坟扫墓是个很重要的活动,为此,整个家族要提前商量,细致安排。所以,清明上坟也是一次家族团圆的机会。
到了上坟的日子,以家为单位,人们带着祭祀用品和食物去上坟。
传统的祭祀品是纸钱、黄表纸、冥币,还有12个大馒头,准备的食物有酒、米汤、奶茶、肉类等。
每年清明上坟时,家族中每个人都要或提或兜或背,从远处取些土来,添到坟上,同时也为后土(立在坟后的一石)添土,一般加添三背斗。坟头越大,预示着家族更加兴旺,也意味着后代不要忘本。
点燃纸钱,族人按辈份依次跪在祖坟前,跪拜行礼,口中念出一年的愿望,祈求祖先保佑。
祭毕还要滚馒头。有的在最老的坟头,有的在头一年的新坟头,由长者往下滚馒头,年轻人在下边呈半圆圈跪着。据说馒头滚到谁的怀里谁就得到祖宗赐福,有好运:没媳妇的,在年内会娶到称心如意的妻子;正在求学的,会学业大进,考上好学校,等等。
上坟祭祖的一系列程序完成后,大家会在坟前席地而坐。将每家带来的食物和果品分食。推杯换盏,大快朵颐。男人们猜拳行令,喝得痛快淋漓。女人们坐在一边拉家常,顺便拾点撒在坟头上的祭祀品,拍拍土就吃了。据说,吃了坟上的祭品后牙就不会再疼了。可怜地下的老祖宗不知是否享受到了子孙们送来的纸钱和祭品,反正是活人带来的美食仍被活人吃掉了。吃完抹抹嘴,还要自我解嘲地说一句:“先人的名义,我们的嘴。”
当然这天孩子们更是撒欢,在坟前点“二踢脚”......
合族野餐是最开心的,并商议族内事宜。吃肉喝酒,猜拳戏笑,直到酒醉兴酣,方才收拾东西,摇摇晃晃地回家,每家扶一两个醉汉也是很正常不过了。这就是咋们互助人的清明节。过清明节,不仅是为了缅怀先人,还可以在这个春风拂面、柳枝吐绿的季节里,走到户外,拥抱大自然。
(互助信息港提醒大家文明祭祀!)
老年综合评估在老年病个体化护理的应用鹌鹑溃疡性肠炎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