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清明祭祖,你祭对了吗

发布时间:2016-12-13 1:14:13   点击数:

愿与你一起 走好这一生

  今年的清明时间是年4月4日16:27:29,农历丙申年,二月廿七,星期一。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天。清明节是融合了“节气”与“节俗”的综合节日,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传统节日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后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基本主题。

清明祭祖,你祭对了吗?

  追根溯源,清明节是我们感恩祖宗的节日,但鲜有人知道清明节祭祖的真实意义和利益,这导致祭祖越来越走向形式。今年清明节祭祖,你祭对了吗?有效祭祖原来可以承接祖宗的福报和功德,使后代兴旺、人生顺利。

  清明祭祖放大招:《清明如何有效祭祖,简单六步改变命运》。

更多↓

◆◆◆

清明节起源

  清明后来变成了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寒食节是中国古代较早的节日,传说是在春秋时代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又累又饿,已也无力站起。随臣介子推从自己大腿上割下的一块肉,煮了碗肉汤让公子喝下,重耳知道实情后,感激地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母亲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

  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寒食节期间的习俗,主要有禁火冷食和后来成为清明节主要内容的祭扫坟墓。

  禁火冷食反映了中国古人改火习俗的遗迹。春三月正值改火的时节,人们在新火未到之时,要禁止生火。汉代称寒食节为禁烟节,因为这天百姓人家不得举火,到了晚上才由宫中点燃烛火,并将火种传至贵戚重臣家中。

  中国古人对祭祀祖先十分重视。在唐代,不论士人还是平民,都将寒食节扫墓视为返本追宗的仪节,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还常常将扫墓延至清明。

◆◆◆

清明节发展

  清明节后来还吸收了另外一个较早出现的节日—上巳节的内容。上巳节古时在农历三月初三日举行,主要风俗是踏青、祓(fú)禊(xì)(临河洗浴,以祈福消灾),反映了人们经过一个沉闷的冬天后急需精神调整的心理需要。

  约从唐代开始,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也伴之以踏青游乐的活动。由于清明上坟都要到郊外去,在哀悼祖先之余,顺便在明媚的春光里骋足青青原野,也算是节哀自重转换心情的一种调剂方式吧。

  因此,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作踏青节。秉性贪玩的孩童,常常不满足于踏青游乐仅仅在清明举行一次,诚如唐代大诗人王维诗句“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融汇了两个古老节日精华的清明节,终于在宋元时期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风俗与上巳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明清大体承接前代旧制,清明节仍然坚持并发展着其在春季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大节的地位。

公告

  是谁的智慧设计了生命?是谁的力量让生命生生不息?是谁的意志决定了生命的伟大?年7月3日-7月16日肯尼亚“超世界级领袖”亲子夏令营报名开始啦!

  让我们以梦为马,追逐光明,在随处可见的不可思议中,触摸生命,开启我们内在的智慧宝藏。

欲报名请长按以下







































北京看白癜风去哪家医院比较好
专门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pischool.com/jrqy/473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