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就是禁火

发布时间:2016-3-12 4:52:32   点击数:
这司煊氏,也就是专管取火的小官

魏晋时期,士大夫阶层也有过“三月三”的习俗,“曲水流觞”便是当时人们普遍采用的一种休闲方式,这个在王羲之的《兰亭序》里都读到过

上巳节也有求偶交配的功能,《诗经》所说的“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也是发生在这段时间,这样的传统一直影响到唐宋,杜甫《丽人行》中就有“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的句子不过,后来随着社会趋向文明,野合的主题被替换为求子,上巳节后来形成了祭奠女娲庙,妇女们在河边求子的风俗

谈到清明节,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会联想到历史人物介子推据历史记载,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广西清明节放假安排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了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号,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有关清明节的习俗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由于清明节气在寒食第三日,后世随着时间的迁移,逐渐把寒食的习俗移到清明之中宋代之后,寒食扫墓之俗移到清明之中踏青春游、荡秋千等俗也只在清明时举行清明节便由一个单纯的农业节气上升为重要的大节日了,寒食节的影响也就消失了但寒食的食俗有若干变形的方式却传承下来了,并保存于清明节中

寒食节,又称熟食节、禁烟节,冷节它的日期,是距冬至一百零五日,也就是距清明不过一天或两天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就是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吃备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历制定的历法,本身并非节日清明恰好在农历的3月初,正好和古代春天清明节在几月几日的节日上巳节、寒食节重叠,久而久之清明也成为了春季节日的一部分

还有另一种说法:

寒食节习俗,有上坟、效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其中上坟之俗,是很古老的有坟必有墓祭,后来因与三月上已招魂续魄之俗相融合,便逐渐定在寒食上祭了《唐书》记云:“开元二十年敕,寒食上墓,《礼经》无文近代相传,浸以成俗,宜许上墓同拜扫礼”宋庄季裕《鸡肋篇》卷上:“寒食上冢,亦不设香火纸钱挂于茔树其去乡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帛于空中,谓之掰钱而京师四方因缘拜扫,遂设酒撰(zhuan,饭食),携家春游” 《荆楚岁时记》:“(寒食)斗鸡,镂鸡子(鸡蛋),斗鸡子”可见南朝时就有斗鸡与斗鸡蛋之戏了斗鸡今多见,斗鸡蛋多是乡间小儿互相撞碰鸡蛋清明节假期2015作为游戏在古代,用作碰撞争斗的鸡蛋多是染色、雕镂(1ou,雕刻)过的,十分精美画蛋镂蛋之俗,源于《管子》中所记的“雕卵”无疑它是由古代食卵求生育的巫术发展而来,成了寒食的节俗今天民间亦有清明吃蛋之俗(如前述的“子福”) 寒食打秋干,据《艺文类聚》中记,北方山戎于寒食日打秋千但这恐怕只是传说而已刘向《别录》记打秋千是在春时,不一定在寒食又打毯,王建《宫词》:“寒食宫人步打毯”牵钩与打毯等戏,也不一定在寒食举行

最早的时候,上巳节那天人们会去踏青郊游、到河边洗澡另外,这天也有“驱邪”的功能,古人称为“祓除畔浴”在上古时期,节日的作用就是驱邪避灾,譬如“重阳节登高”,实际的原因是为了躲避山下的瘟疫,“祓除畔浴”2015年清明节假期也是这个道理朱旭强解释说,实际原因是由于冬天河水太冷,3月初的水温恰好,人们急着去洗越冬后第一次澡

要谈清明节,须从古代一个非常有名的,现在已失传的节日——寒食节说起

今天,上巳节已经从中国人的节日谱中消失了,但过去它曾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则固定为农历三月三那天据记载,春秋时期上巳节已经开始流行,《论语》中所说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七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写的就是当时的情形

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拜介子推的习俗,也变成清明扫墓的习俗了

古人有迎2015年清明节接春天的习俗,农历3月初的天气正好是春意盎然的时候,适合人们开展各类活动,包括踏青出游,乃至“野合”,所以春季最主要的节日也在这个时候早期的清明节并没有祭扫的功能,清明节的活动内容与3月初的其它节日是相同的

寒食节相传是源于春秋时代的晋国,是为了纪念晋国公子的臣子介子推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外国19年,介子推护驾跟随,立下大功,重耳返国即位,即晋文公介子推便背着老母,躲入绵山晋文公前往寻找,却怎么也找不到于是他放火烧山,想把介于推逼出来不料介子推却和母亲抱着一株大树,宁愿烧死,也不出山晋文公伤心地下令把绵山改称介山(即山西介休县境内的介山),又下令把介子推被烧死的那一天定为寒食节,以后年年岁岁,每逢寒食节都要禁清明节高速是否堵车止生火,吃冷饭,以示追怀之意

至于清明祭祖的风俗,有一种说法认为与农历三月的寒食节有关,寒食节传说是因为春秋时晋文公为了纪念大臣介之推而设朱旭强认为,这其实是一种后人附会的说法,就像将端午和屈原扯到一块儿那样寒食节的来历与古代取火困难有关,一旦得到火种便要保存很久,今天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还保留着在屋子里设火塘的风俗而寒食节便是一年一度“改火”的日子,人们在那几天要替换新的火种,所以只能吃冷食所以寒食节本身和祭扫并无关系

其实,寒食节的真正起源,是源于古代的钻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节不同,用不同的树木钻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后,就要换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们生火这是当时的一件大事《周礼·秋官清明节高速是否免费·司煊氏》:“中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可见当时是摇着木锋,在街上走,下令禁火在禁火之时,人们就准备一些冷食,以供食用,这样慢慢就成了固定的风俗了以后,才与介子推的传说相联系,成了寒食节,日期长达一个月这毕竟不利于健康,以后便缩短日期,从七天、三天逐渐改为一天,唐之后便融合在清明节中了


白癜风的医院
白癜风遮盖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pischool.com/jrqy/65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