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 节日起源 >> 清明,荣成习俗知多少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清明。清明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节,一个已经延续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在人们眼中,清明节最主要的习俗是祭扫悼念已逝亲人。然而,作为传统节日,还会有一些风俗活动,依然流传着一些别样的习俗。
扫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俗称“鬼节”,是三大冥节之首,与七月十五、月日(十月初一)合成三大冥节。荣成扫墓祭祖比较隆重。男主人端着香纸盘子,盘子上除了香纸还有酒菜,女主人则挎着供品篮子,子女们扛着锨。来到祖坟后,先将祭品供上,然后焚香烧纸,洒酒祭奠。
荣成讲究逝者为大,对逝世的长辈,一跪三叩首;对死去的同辈,一跪一拜。男人们拜完,执锨为祖坟培土,以防夏天雨大漏水,谓给祖先修屋。而此时妇女们则扶坟痛哭,以示对先人的哀悼和怀念。
踏青每到这天,亲友结伴郊游,谓之踏青。四月清明,春回大地,风和日丽,桃红柳绿,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荡秋千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的习俗。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仍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放风筝清明前后,阳气上升,风也不大,是放飞风筝的好时节。儿童们便在未耕的春白地上放风筝,互相比赛,看谁的风筝飞得高。
捏面燕这一天,荣成各地都捏面燕儿。捏面燕就是迎接春天,迎接燕子重新归来。在荣成沿海,清明这天,必见对虾,虽然数量不多,每网只有两三只,但却不空。同海上一样,清明这天空中一定会看到燕子,所以,荣成还有句俗话,叫“鱼鸟不失信”!对孩子来说,清明也是个求之不得的节日。过去,农民一年到头吃白面的次数屈指可数,而过清明,不但可以吃白面饽饽,母亲们还会给孩子们“分燕儿”。先放一只大燕儿,就是“老母子”,再放进小燕儿。
有的孩子很爱惜自己的“小燕儿”,舍不得吃,天天拿出来看看就满足了,忽然有一天就发现,“小燕儿”变绿了,也披上“铠甲”了——长毛了!也有的家庭,将“小燕儿”穿起来,系在“咯噔棒棒”拼成的十字上,坠上五色布条吊在顶棚上,作为装饰品。风一吹,燕子立马就“活”了。捏面燕,融入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植树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有人为了纪念故去的亲人,所以为亲友栽下一棵树,每年清明的时候祭奠,可以睹“树”思人。
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中国荣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