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又是一年清明食诗

发布时间:2021-7-29 12:37:20   点击数:
白癜风治疗方法哪种好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914/5695882.html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祭奠先人的民间传统节日。关于“清明”两字的来历,《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承继着许多民俗,催发着无数诗人骚客的诗情雅兴,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清明节到了,让我们一起品读经典,走进清明的诗画世界。

清明

清 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本该与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诗人却独自奔波在漫长的旅途上,孤单凄凉。又遇春雨绵绵不绝,更增添了诗人的焦虑和惆怅,遂向牧童打听酒家的所在,牧童便指点着远处的杏花村。前两句令人愁肠寸断心神恻然,后两句则开拓出广阔的想象空间。全诗意境悠远、清新明快,留韵邈然、耐人寻味。

清明夜

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

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

遥听弦管暗看花。

  整首诗妙在未写清明之夜的清冷,却有它的自成一格,虽有清明,却意在纸外,写出怀春少女的幽情,别有韵味。此诗取材、构思都别具一格,展现了诗人留恋美景,深恐春天将去的微妙心理,但无一字直抒胸怀,而诗人惜春之意无疑自显。

清明

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

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

晓窗分与读书灯。

  这首诗所写的应该是作者早年读书生活的真实情况,临窗攻书,发奋苦读,过着山野僧人般的清苦生活。即使在清明节,没有像平常人那样外出踏青,去欣赏山花烂漫的春景,也没有邀约友朋饮酒作乐。君子慎独,作为读书人,没有忘记民俗传统——寒食节禁用烟火。一到禁忌烟火的期限过了,马上去邻居那里讨来灯火,抓紧时间,在静静的夜里继续苦苦用功,发奋苦读。

清明即事

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一个"重"字,一个"愁"字,开篇明义,置入了青灰的愁绪中,奠定了抒情状物的基调。清明节,唐人有游春访胜、踏青戴柳、祭祀祖先的风俗,往往倾城而出。坐在马车上,顺着青色的甬路来到绿意萌生的柳林,来到万物复苏的郊外。群莺自由自在地翱翔,美丽的蝴蝶成双成对地嬉戏,一切生命都在尽享大自然的温柔和丽,这该是何等畅快、舒心。然而诗人笔锋一转,把目光收回身旁。诗人独坐旷室,痴痴地追忆什么,继而端起茶杯,默默一饮而尽,叹口气又呆坐出神。融融春光下诗人抒写了无尽的感慨,个中滋味令人咀嚼不尽,自然而传神地表达出诗人微妙、复杂的内心世界。

清明日

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

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清明扫墓是中国的传统习俗。由于这期间又有寒食节,故两个节日的活动就同时进行。宋吕希哲《岁时杂记》云:“清明节在寒食第二日,故节物乐事,皆为寒食所包。”除了扫墓外,还有游春、踏青、插柳、荡秋千等。温庭筠这首《清明日》就是写人们在清明那天外出踏青的喜悦心情。温庭筠的诗以辞藻华丽、风格浓艳著称,这首《清明日》短短四十个字,充满了诗情画意,其画面之丰富多彩,在历代的清明诗中,独树一帜。

清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时节,春雷万钧,惊醒万物,宇宙给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春雨绵绵,使大地上一片芳草萋萋,桃李盛开。野田荒芜之处是墓地,死者长眠地下,使活着的人心里感到难过。诗人由清明的美景想到死者,从死想到了生,想到人生的意义。

蝶恋花·春事阑珊芳草歇

苏轼

春事阑珊芳草歇。

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

小院黄昏人忆别。

落红处处闻啼鴂。

咫尺江山分楚越。

目断魂销,应是音尘绝。

梦破五更心欲折。

角声吹落梅花月。

  词的上片抒写在春意阑珊的清明时节作者与亲人的互相思念之情。按习俗,清明节是祭扫先人茔墓的节日,但是他乡作客,先茔不在此地,无从祭扫。落红处处,入耳之声,鴂鸟啼鸣,暮春景色。词的下片,对亲友的思念之情。亲人所处之地可以说是“咫尺江山”而已,但地分“楚”“越”,界域森严,不能自由往来。天不作美,不如人愿。“角声吹落梅花月”,惨白如梅花的月亮,闻此正待出发的征人所吹奏的进军号角,也唯恐躲避不及似的落到山后去了。这里的“梅花”语意双关,既代指角声,也指晓月残白如梅之色。

朝中措·清明时节

张炎

清明时节雨声哗。

潮拥渡头沙。

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

燕帘莺户,云窗雾阁,酒醒啼鸦。

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

  上片“清明时节”二句,此时作者冒雨寻春,却被大雨所困,见到江边水急,浪潮翻涌。下片写雨中寻景不成,因而只能到莺啼燕舞的珠帘玉户消磨时光,一醉解千愁。然而醉乡虽好,难以久留,醉醒客散,只见归鸦啼鸣,人去楼空。“折得一枝杨柳”,杨柳,古时清明节中家家户户门上插柳以祛邪。归去的途中,作者也随手折了一枝杨柳,但走至住所才恍然醒悟——浪流之人羁驻之旅,哪会有自己的家门呢?一枝无处可插的杨柳,满腹悲怨溢于词中,幽默中见无奈。词人用笔举重若轻,不见着力,是那么自然,用笔之巧,用意之妙,令人拍案叫绝。

又是一年清明时

清明除了

踏青

祭祀祖先

当然还有——

吃好吃的!!

那么我们浙江各地

清明节都会吃什么呢?

一起来看一看吧!!

01

浙北:湖州

青团子

首先就是青团啦,

说来在江南地区

又有哪几个地方清明节不吃青团呢

鲜嫩的浆麦草挤汁来揉和水磨纯糯米

裹上拌了糖猪油的糖豆沙

架上灶口的蒸笼

过一会就可以闻到清香的味道啦

最近几年青团在网淘宝上开始红起来

各种馅儿的都有了

可是小编还是喜爱

这最原始口味的豆沙馅儿或荠菜馅儿

每一口都能感受到家乡的滋味

(青团子)

说来湖州的青团子与别处的有些不一般的是

它一般不揉成圆的而压扁时

湖州人叫它青塌饼

形状与隔壁桐乡的芽麦塌饼类似

不过芽麦塌饼是在油锅里煎熟

而青塌饼依旧是蒸制

芽麦塌饼

夂小

力彑

清明粽(甜粽)

虽说端午吃粽

但是在湖州清明也是吃粽子的

而且多为甜粽

白糯米裹上蜜枣或黄豆

甜润可口

而且多做成三角粽

串成一串拎着去坟前拜祭祖先

夂小

力彑

清明螺(螺蛳)

“清明螺,肥似鹅”

清明前后正是螺蛳肥美的季节

在清明夜这一天

奶奶总会烧一盆香喷喷的螺蛳

新鲜的螺蛳都用不上牙签挑

一吸

汤汁和新鲜的螺肉就一起入口了

力彑

夂小

咸鸭蛋

清明节吃咸鸭蛋

也是湖州人从小到大的一个习俗了

清明前腌制的咸鸭蛋

清明正到了可以享用的时候

找到空的那一头

敲开

用筷子挑开蛋白

就可以看到金黄的油溢出来

十足地吸引人

夂小

力彑

马兰头

湖州的清明

是带着点寒食节的色彩的

比如说

吃冷食

一碗香干凉拌马兰头

是清明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品

马兰头家种的比较少

多为野外采拮而来

至今

小编还依然记得跳皮筋时唱的

“马兰花,马兰花,雨打风吹都不怕”的那首童谣

力彑

夂小

力彑

春笋

三四月的春笋

鲜嫩爽脆得自天成

可谓“尝鲜无不道春笋”

实属清明节的应季菜肴

力彑

夂小

荠菜

荠菜是所有咸口馅料中我的最爱

不论是包在青团中

还是裹在馄饨里

都是滋味无穷

清明前后的荠菜正是生嫩的时候

它生命力极强

野外到处能采到

荠菜入菜也是美味的

一道荠菜炒春笋

清明时鲜

夂小

力彑

02

浙中部东:台州天台

青饺

青饺是天台清明的节日美食

清明节一到

家里总少不了做青饺

将采来的艾青洗净、煮熟、沥干、捣烂

和进糯米粉里揉拌成青团

包入甜味、咸味两种馅儿

揉捏成饺子状后蒸笼蒸熟

青饺的个头儿很大

常常刚吃了两个就已经饱了

夂小

力彑

青饼

作为台州人最为钟爱的天台小食

青饼由一种采自山上的叫做青的植物制成

依旧是和上糯米

咸甜口味兼有之

甜馅料通常为豆沙、桂花等

咸馅料通常为炒的菜

青饼就是天台县的“青团”了

在清明尤为盛行

经过一系列繁琐的制作程序

最让孩童时期的天台人欢乐的事情就是压模了

将青饼面团压进各式各样的模具里

这个过程

就是一场又好吃又好玩的游戏呀

夂小

力彑

饺饼筒

作为天台最有名传统小吃之一

天台人几乎在所有的传统节日都会吃它

将小麦糊摊饼

裹上事先炒好的各类菜肴各类菜肴

馅儿多量足

擦上食用油

煎至双面金黄

力彑

夂小

03

浙西北部:杭州临安

清明粿

提起清明,清明粿自是必不可少

记忆中每每清明将近

奶奶就会特地赶去郊区亲手采摘艾草

制作清明粿外皮的选用的都是艾草嫩叶

将其煮烂后与米粉反复揉压

直到艾草与粉融合为一体

青涩的粉团就做好了

至于内馅

临安的清明粿主要有

笋干鲜肉和细豆沙两种

完美解决甜咸之争这个世纪难题!

夂小

力彑

04

浙东:宁波

甬式青团

满眼游丝兼落絮,

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花开时节,又逢寒食

作为地道的宁波人,也许说不出很多的当地美食

但外婆案板上的青色身影一定不会忘记

虽然同是艾草做的,

但形状各不相同,

前者方言叫“jie”,后者则称团。

他们都可以包裹各式各样的馅,

豆沙,咸菜肉丝,辣萝卜丝,芝麻等

清明多感伤,

希望这些小小的食物,

能给予你点点的快乐

刺毛青团

综合▏共产党员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pischool.com/jrss/1427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