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清明节的习俗你知道吗

发布时间:2022-1-22 15:12:06   点击数:
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cjzz/150915/4696949.html

/03N.

——中国传统节日——

清明

农历二月廿三

清明时节寄哀思一束鲜花送祝福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清明节的习俗有哪些呢?接下来让我们一一盘点。

扫墓

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云:"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宋朝诗人高菊卿也曾于一诗中描写道:"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一滴何曾到九泉!"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扫墓———

折柳赠别

杨柳是春天的标志,自汉朝以来,人们就逐渐形成了折柳赠别的习俗,借此互祝平安,因“柳”与“留”谐音,所以也取恋恋不舍、尽情挽留之意。同时希望离别的亲友,到了他乡也如离枝的柳条,能够很快地生根发芽,随处存活,这些都寄托着对亲友的美好祝福之情。俗话说:“清明不插柳,红颜变皓首”,在清明节这一天,在门口插柳也是一项重要的民俗。其实柳主要是起辟邪的作用,《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关于清明插柳,还有一种说法是纪念春秋时期的名臣介之推的,当时他忠心耿耿,力保国君重耳出逃19年,不过却被重耳遗忘,在大山里生活多年,终被大火烧死在了枯柳树下,人们插柳也是为了纪念他的事迹。

———折柳赠别———

踏青

清明之时,正值春回大地,人们乃因利趁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回家时顺手折几枝叶芽初绽的柳枝戴在头上,怡乐融融。也有的人特意于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远足,一抒在严冬以来的郁结心胸,这种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

  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所以成为清明节俗的一项重要内容。古时妇女平日不能随便出游,清明扫墓是难得的踏青的机会,故妇女们在清明节比男人玩得更开心,民间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说。

———踏青———

放风筝,荡秋千

放风筝:“又是人间四月天,清明时节放纸鸢”,这个时间以后,风和日丽的天气增多,人们开始放飞风筝。放风筝时,人们仰望蓝天,看着跃动的纸鸢飞到高处,心情格外舒畅。当风筝飞得很高时,剪断或松开风筝线,代表着疾病和灾祸随之散去。荡秋千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这原来是一项北方少数民族的运动,后来传入中原。《艺文类聚》中就有“北方山戎,寒食日用秋千为戏”的记载。清明节荡秋千的习俗从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存在了,至唐朝成为清明节重要的习俗之一。荡秋千都有哪些寓意呢?专家解读说,荡秋千一方面可促进青年男女的交往,另一方面,荡秋千荡得越高,预示着生活就越美满

———放风筝,荡秋千———

蹴鞠

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户外活动,像踏青、郊游、荡秋千等等,在祭奠追思的感伤之余,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在这些活动中,“蹴鞠”就是一项十分有趣的活动。蹴鞠,就是现在足球的前身,球皮是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相传蹴鞠早于商代已有,战国时期流入民间,至汉代更成了军中用以练身习武,并列于兵书。   “蹴鞠”就是用脚踢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故都临淄,唐宋时期最为繁荣,经常出现“球终日不坠”,“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的情景,《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时情景。杜甫的《清明》诗中写到,“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也说明了当时蹴鞠活动的普及。在讲求“中庸”的传统文化背景下,蹴鞠逐渐由对抗性比赛演变为表演性竞技。到了清代,在史籍上有关蹴鞠活动的记载,就寥寥无几了。   近年来,在蹴鞠的发源地山东淄博又兴起蹴鞠热,许多市民参与其中,既锻炼了身体,又传承了两千多年的民俗。

———蹴鞠———

吃青团

青团是江南一带的小吃,是清明节最有节日特色的食品。它是将一种清明节前后才有的艾草,打出汁拌进糯米粉里,然后做成团子,因为做出的团子呈碧绿色,所以取名青团。

———吃青团———

拔河

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它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盛行于军中,后来流传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时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

———拔河———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当作节日的节气,而且已经有年的历史,显得格外珍贵。让我们的后代了解清明节的来历、习俗、饮食,知道为什么要过清明节,清明节要做什么,从源头上提高认识,传承传统文化才变得更加有意义。

END

编辑:卓锦瑶

审核:杨心怡

指导老师:史帅英

责审:倪丫丁

终审:楼栋梁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pischool.com/jrss/1497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