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14 10:18:04 点击数: 次
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9238381.html农历是我国的传统历法,也有阴历、华历、夏历、汉历之称,而古人根据节气、农事、花期、时辰等赋于一年十二个月不同内涵的别称。一月正月、端月、柳月、孟春、新春、岁始、初阳、太簇、开岁、陬月、嘉月、寅月。古历一月在民间俗称“正月”,一年的开始为正,也就是“正月”。“端”,开端伊始的意思,秦朝时为避秦始皇的“正”与“政”谐音的忌讳,把正月改为端月。韩愈有诗:“三秋端正月,今夜出东溟。”吴自牧在《梦梁录·正月》中记载:记载“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农历一月二月杏月、如月、仲春、卯月、夹钟、花月、仲阳、丽月、春半、酣月、花朝、殷春。宋代叶绍翁有诗:“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二月红杏闹枝头”,正值杏花怒放,二月有了美丽的别称“杏月”。《尔雅·释天》:“二月为如。”如者,随从的意思,万物相随而出,如如然也。二月正值大地吐绿、万物迎春,所以也叫如月。仲春也就是初春之后的二月,包含惊蛰和春分两个节气。农历二月三月桃月、蚕月、暮春、晩春、绸月、季春、桐月、姑洗、余春、春杪、春日、莺月。张旭《桃花溪》:“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三月正值桃花盛开的季节,因此又称“桃月”。三月是民间开始养蚕的月份,所以也叫“蚕月”。暮春也和晚春、季春一样,民间俗称“暮春三月”,包含了清明和谷雨两个节气。农历三月四月槐月、梅月、孟夏、首夏、初夏、余月、中吕、麦月、清和、新夏、阳月、纯月。四月正是槐花开放挂满枝头的季节,所以有“槐月”之称。贯休《寄王涤》诗:“梅月多开户,衣裳润欲滴。”古历四月正值梅子成熟,进入阴雨绵绵的梅雨季,“梅月”由此而得名。《礼记·月令》载:“孟夏之月麦秋至。”农历四月正值麦子成熟的时候,四月也称“孟夏”。农历四月五月蒲月、榴月、皋月、午月、超月、天中、盛夏、星月、郁月、夏半、呜蜩、仲夏。五月初五端午节,家家户户悬挂菖蒲以避邪,“蒲月”由此而来。韩愈《题榴花》诗:“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五月正值榴花怒放红似火,又称“榴月”。《尔雅·释天》载:“五月为皋。”五月又称“皋月”。农历五月六月荷月、伏月、暑月、焦月、季夏、未月、晚夏、且月、林钟、荔月、季月、暮夏。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六月正当荷花盛开的季节,所以称之为“荷月”。六月正值三伏时节,酷暑天气,烈日炎炎,“伏月”由此而来。《易·系辞上》载:“日月运行,一寒一暑。”六月又有“暑月”之称。农历六月七月巧月、瓜月、新秋、秋月、兰秋、首秋、桐月、初秋、孟秋、相月、肇秋、夷则。林杰《乞巧》诗:“七夕今宵看碧宵,牛郎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七月初七是我国民间乞巧节,所以有“巧月”之称。“米谷豆子,秋收冬藏。”七月也是庄稼瓜果成熟的季节,也叫“瓜月”。七月是秋季的头一个月,所以也有“新秋”之称。农历七月八月桂月、壮月、仲秋、桂秋、酉月、清秋、仲商、竹春、商吕、中律、秋半、拓月。庾信《终南山义谷铭》诗:“桂月危悬,风泉虚韵。”八月桂花遍地开,那是名副其实的“桂月”之称。郝懿行义疏释:“壮者,大也。八月阴大盛,易之大壮,言阳大盛也。”所以八月也称为“壮月”。农历八月九月菊月、霜序、深秋、玄月、暮秋、凉秋、残秋、晚秋、穷秋、三秋、杪秋、戍月。苏轼《赠刘景文》诗:“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九月正值菊花竞放季节,因此有“菊月”之称。宋之问《早入清远峡》诗:“秋菊迎霜序,春藤碍日辉。”九月已进入晚秋季节,也有“霜序”之称。农历九月十月阳月、孟冬、早冬、上冬、初冬、应钟、阳春、露月、开冬、新冬、亥月、首冬。《后汉书·马融传》载:“至于阳月,阴慝害作,百草毕落。”十月芙蓉显小阳,所以有“阳月”之称。杜甫《萤火》诗:“十月清霜重,飘零何处归。”十月已是霜降初冬季节,也有“孟冬”之称。农历十月十一月葭月、子月、畅月、辜月、冬月、仲冬、黄钟、霜月、寒月、正冬、中冬、潜月。十一月正值葭草吐出绿芽,所以有“葭月”之称。刘蕃《忆长安·十一月》:“忆长安,子月时,千官贺至丹墀。”十一月也有“子月”的别称。《礼记·月令》载:“仲冬之月命之畅月。”郑玄的注解是“畅,犹充也”,十一月又称为“畅月”。农历十一月十二月腊月、冰月、严月、季冬、残冬、末冬、暮冬、梅月、大吕、涂月、丑月、岁杪。古代在十二月合祭众神称为“腊”,“腊月”是十二月的代称。卢象《竹里馆》诗:“腊月闻山鸟,寒崖见蛰熊。”十二月正值冰天雪地、严冬酷寒季节,所以又有“冰月”、“严月”之称。农历十二月
转载请注明:
http://www.pipischool.com/jrss/1588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