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唯一一个以饮食来命名的节日,中国传统节日

发布时间:2024/3/14 13:54:17   点击数: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大家都知道清明节,也不少人知道清明节的前一天就是寒食节,寒食节的形成与介子推这个人关系很大,它起源于一个悲凉的故事。

介子推,春秋时期的晋国人,出生不祥,死于公元前年,死之后被追封为洁惠候,同年寒食节诞生。介子推忠君爱国,跟随重耳打天下,而“割股奉君”更是让后人感叹不已。

当年,重耳为了生存,逃到了卫国,一个名为头须的随从就趁机偷走了重耳所有的粮食,导致重耳饥肠辘辘,只能降低身份,像乞丐一样沿街乞讨,可是那些百姓并不理睬,还被当成笑话传到了大街小巷。介子推看到公子就要奄奄一息了,为了这国君之后能够活下来,就找一个隐蔽的山洞用锋利的石头把自己的肉切割下来,与一同在山里采来的野菜一锅炖好了给公子吃,重耳醒后知道介子推为了让自己活命做了这样大的牺牲感动不已,还对介子推做了保证,如果有一天自己坐上了国君之位,一定会报答介子推的。

晋文公重耳,先秦五霸之一,也是晋献公的儿子,母亲是狐姬,虽是国君的儿子,但是他一生坎坷,出生的时候被父亲的原配陷害,差点被杀死,最后因为自己的外公断手相保,才得以存活,但是却被流放到自己的母族狄国生活,生活非常艰苦。

但是苦尽甘来了,重耳当上了晋文公,也想兑现自己给介子推的诺言,于是就犒赏介子推,而介子推认为为国效力是作为自己一个臣子的本分,没必要请赏,可是介子推却因为像狐偃等人因为一点点功绩就邀功请赏的行为感到不齿和气愤,但是却没有对晋文公感到不满,因此自己隐居山林,成为了一名隐士,不问世事。

晋文公得知介子推的想法之后,后悔不已,就来到介子推隐居的绵山寻找,国君寻人心切,又有谗言进献,说火烧整座山,介子推就能出山了,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把火整整烧了三天三夜,火都熄灭了,也没见一个人的身影,后来,有位山民上山,发现一颗枯死的柳树下有一对母子的尸骨,晋文公得知之后,心痛万分,后悔莫及,安排人在这棵柳树下厚葬介子推,每年带领群臣登山祭奠他,看着复活的柳树,就像介子推还活着一样。在介子推去世的这一天全国都只吃凉的食品,来纪念这位功臣。

因为介子推的故事,有了寒食节,而大家所熟知的清明节则和寒食节非常接近,现在两个节日都在一起过了,现在在很多地方寒食节还有一些传下来的风俗,比如:禁止烟火、、不能烧火做饭,只能吃冷的食物等等。这一天大家会到自家的祖文面前祭拜,缅怀故人。可是寒食节的时候天气还是比较寒冷,有事就衍生出一些户外活动,如踏青、荡秋千等等。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寒食节融入清明节,都是缅怀先人的节日。

在小编看来,介子推被火烧实在令人惋惜,当时他的忠君也是令人感叹,可是介子推这一种封建愚忠的思想在现在是不可取的,而因为介子推被火烧而致使寒食节的出现,却给后人带来了不少启发,寒食节它其实不仅仅只是纪念这一位故人,或者是缅怀先人的节日,而是它所代表的人们对忠诚、廉洁、政治清明的赞许,让后代传承这些优秀的美德,才能让国家国泰民安。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pischool.com/jrss/1626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