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 节日食俗 >> 北宋名画家张择端,曾是宋徽宗的学生,因
我们很多小伙伴知道唐诗宋词,知道古代那些官宦世家的生活,却很少有人愿意去研究我们古代劳动人民的市井生活,可有这样一个人,他打破了世俗的常规,不画山水花鸟,而去为喧嚣闹市作画,并且画得十分传神,他就是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而我们所说的这幅画就是家喻户晓的《清明上河图》,如今这幅画被保留在故宫博物院,我们也能有幸了解宋朝百姓的生活,那么接下来就让小编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张择端吧。
张择端自幼好学,年轻时就游学汴京(北宋都城,今河南开封),后来专门学习画画,并且他十分擅长绘画舟车、桥梁、街道、城郭,因为在绘画上有着超出常人的天赋和努力,同样喜欢绘画的宋徽宗十分欣赏这位年轻的画师,于是在张择端在皇家画院学习期间,宋徽宗曾亲自指导过他的绘画,而他自己也创造出了不少绝世佳作,只可惜后来都遗失了,留下来的作品寥寥数件,而为大家所熟知的《清明上河图》是他花费了十年时间才绘制完成的,其中的辛苦和积累可见一斑。
现如今《清明上河图》珍藏在故宫博物院,我们可以有幸一睹北宋王朝的风姿,更重要的是,《清明上河图》为我们研究北宋历史,以及研究中国古代风俗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之处,不仅如此,这幅画也帮助一些文学家们更好的理解那些描写汴京生活习惯的诗词,由此可见,此画得研究价值极高。
关于《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的历史记载并不多,仅仅是在此画上有金人张著的题字,为我们简要的介绍了一下张择端,而这竟成了世界上对张择端最权威、最具有价值的研究史料。其实《清明上河图》本是张择端献给宋徽宗的贡品,此画主要是描写北宋都城汴京市民的生活状态,以及街道河道上往来的繁忙景象。画布采用的是绢布,全长.7厘米,宽24.8厘米,画有近六百个不同身份的人物,二十多种动植物,牲畜五十六匹,车辆船只四十艘,这件现实主义的画作,为我们后世研究北宋的城市生活以及经济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清明上河图》的珍贵价值绝不仅于此,该图规模宏大,构图有起伏,实在是称得上是妙笔神功。在我国古代,士大夫们都喜欢孤芳自赏,喜欢文雅高洁的生活,很少有人像张择端这样花费大量的笔墨和精力,去绘画众多市民的生活以及北宋的商业活动,把小人物作为画作的主人公,并经过艺术的处理,这在中国古代绘画上是少见的,哪怕是到了如今也并不常见,而收藏此画的第一人就是宋徽宗,他甚至亲自用瘦金体在画上题了“清明上河图”几个字,能入皇帝眼且得此殊荣,张择端算是第一人。
我们看《清明上河图》时可以将它分成三个部分来看,第一段是汴京郊外的景物,第二段是上土桥和大汴河两岸的繁忙景象,第三段则是汴京市区的街景。粗略看去,人山人海,细细一瞧,每个人都是不同行业的人,汴河上往来的船只也很多,有的正停泊在码头附近,有的正在河中行驶,不同的景象,为汴河上繁忙的运输场面增添了更多生活的气息。《清明上河图》的艺术概括能力是超凡的,丰富的内容,众多的人物,都是空前的画法,疏密相间,从安静的郊区到繁忙的闹市,处处引人入胜。
当我们了解了张择端和《清明上河图》之后,我们会对这个人、这幅画产生更深的敬意,画师的努力和厚积薄发值得我们学习,而《清明上河图》作为研究中国北宋时期的一重要文物,也是中国风俗画中的一个里程碑,它是值得我们骄傲和珍惜的,小编希望,有更多的人能走进博物馆,走进《清明上河图》,去了解它、读懂它,让它不仅活在博物馆的橱窗里,也活在每个中国人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