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 节日食俗 >> 清明祭祖寄哀思凄雨绵长,思念亦绵长,1
清明是个特殊的节日,其他节日,都可以说节日快乐,但清明却是哀思。
哀亲人不在,思逝去音容。
为了这份哀思,我们发明了一系列祭奠祖先的仪式。
孔子说,事死如事生,也就说是,这个人生前你怎么对待他,死后还要怎么对他。
如此,清明的纸钱、纸衣服、纸人纸马也就顺理成章了,而焚香则是沟通的媒介。
然而,随着近代工业化进程,农业时代大家族模式逐渐消亡,近代以来中国引进西方思想,对于彻底的唯物主义来说,人死了就是死了,没有灵魂,没有下辈子,什么都没了。
但一段时间后,发现这个虽然道理上讲的通,但情感上难以接受,人是有情感的,对于逝者的思念,是全人类共同的情感,完全阻断这种情感,是不可能的。
实际上,清明祭祖,是祭奠先祖,希冀逝者在那个世界也能过得好,更是生着情感甚至存在感的寄托,寄托哀思,也寄托人“生”的意义!
这种情感寄托,自古而然,以下从10首古诗与古人共寄哀思——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日对酒
宋·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长安清明
唐·韦庄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清明日次弋阳
唐·权德舆
自叹清明在远乡,桐花覆水葛溪长。
家人定是持新火,点作孤灯照洞房。
朝中措
宋末元初·张炎
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
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
燕帘莺户,云窗雾阁,酒醒啼鸦。
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
熟食日示宗文宗武
唐·杜甫
秦人呼寒食为熟食
消渴游江汉,羁栖尚甲兵。
几年逢熟食,万里逼清明。
松柏邛山路,风花白帝城。
汝曹催我老,回首泪纵横。
清明日忆诸弟
中唐·韦应物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清明辇下怀金陵
北宋·王安石
春阴天气草如烟,时有飞花舞道边。
院落日长人寂寂,池塘风慢鸟翩翩。
故园回首三千里,新火伤心六七年。
青盖皂衫无复禁,可能乘兴酒家眠。
清明日席上呈诸友
南宋·李处权
佳节年年好,新春处处宜。
莺花从自得,蒲柳顿先衰。
事过如惊梦,愁来剧乱丝。
神仙端可学,吾愿问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