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 相关传说 >> 中元节丨祭祖风俗知多少?
中元节丨祭祖风俗知多少?
今天是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元节”,民间有在这一天祭奠已故亲人的风俗。
其实,中元节可不止烧纸这么简单,这是一个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它的由来和风俗你知道多少,中元节祭祀先人要注意哪些事情,这里面的讲求可真很多……
中元节的由来,你清楚吗?
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在佛教中,中元节又称为“盂兰盆会”。它不但具有佛教的宗教信仰,还有着我国道教的本土文化。听说,中元节这一天,在阴间的孤魂野鬼会被放出来,为了缅怀先祖,祭拜地官,在阳间的人们会准备丰富的祭品,烧香焚纸,祭拜这些来自阴间的先人。
民俗专家认为,中元节属于非物资文化遗产,是一种文化,是追怀先人既古老又现代的一种传统,这1传统体现了古人“慎终追远”思想,每个人都有父母,基于这类思想和对先人的感情和使然,中元节必将也会不断得到延续和传承。
传统民俗:古人怎样过“鬼节”?
1放河灯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烛炬,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当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放河灯,尤数黄河里放灯壮观。
2烧街衣一踏入农历七月,人们都会于入黑后,带备香烛、金银衣纸和一些祭品如豆腐、白饭在路边拜祭一番。人们“烧街衣”的目的是让那些无依的孤魂有衣物御寒,有食品裹腹。
3做茄饼民间认为,茄饼可以成为已故先人前往盂兰盆会的干粮。每到中元节这天,老南京人家家户户做茄饼,也就是把新鲜茄子切成丝,和上面粉,用油煎炸。其实,茄饼如今已是一道再寻常不过的家常菜,想吃的话随时可以做一盘解解馋哦。
4祈丰收中元节施祭孤魂与祈望丰收又常联系在一起。施孤之夜,家家户户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祷祝稻谷丰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意味着秋收稻谷丰收。
5祭祖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日,所以简称为“7月半”祭祖。民间相信先人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祭拜的仪式一般在7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其实不局限於特定的一天。
6祭祀土地和庄稼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攻击,取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定襄县民俗将麻、谷悬挂门首。
7放天灯鬼节这天放天灯也有两个说法,其一是把自己家霉运带走,带的越远越好。这时候就很忌讳别人家的天灯落在属于自己家的地方,如果落下来,就要重新放飞出去。其二是说,家家都希望自己逝去的先人都能进入极乐世界,鬼节这天放天灯,是为飞升极乐世界的先人们照亮升天的路。
中元节的饮食风俗,吃甚么有讲求
1吃鸭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这天,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吃鸭子。为何呢?原来“鸭”就是“压”,取其谐音,吃鸭子是为了压住鬼魂。东莞人一般会吃莲藕煲鸭。
2吃濑粉在中元节那天,东莞有吃濑粉的风俗,而且几近在全部东莞都通用。固然,不同片区,吃濑粉的方法还是有所不同的。
3吃粗茶淡饭在山东的独陵县,中元节被当地人称为“掐嘴节”,家家都有吃粗茶淡饭的风俗。
4吃扁食在江苏省的东县乡,很多乡民在中元节当天都会吃扁食(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
5吃“饺饼”在浙江省台州市的天台,中元节他们会吃“饺饼”,一种类似于春卷的食品。
古诗里的中元节,你背过吗?
清朝文人王凯泰的诗《中元节有感》描述福建一带过中元节的风俗。
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
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
清朝诗人庞垲的《长安杂兴效竹枝体》1诗形象描绘了中元夜儿童持荷叶灯结伴游乐的情形。
万树凉生霜气清,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儿竞把清荷叶,万点银花散火城。
《日赠张尊师》
(唐)令孤楚
偶来人世值中元,不献元都未日闲。
寂寂焚香在仙观,知师遥礼玉京山。
《中元日观法事》
(唐)卢拱
四孟逢秋序,三元得气中。
云迎碧落都,章奏玉皇宫。
坛滴槐花露,香飘柏子风。
羽衣凌缥缈,瑶毂辗虚空。
久慕餐霞客,常悲集蓼虫。
青囊如何授,从此访鸿家。
《中元观法事步虚虚》
(唐)殷尧藩
兀都开秘录,白石礼先生。
上界秋光净,中元夜气清。
星斗朝帝处,惊鹤步虚声。
玉洞花长发,珠宫月最明。
扫坛天地肃,投简鬼神惊。
傥赐刀圭药,还留不死名。
《中元作》
(唐)李商隐
降节飘飘宫国来,中元朝拜上清回。
羊权须得金条脱,温峤终虚玉镜台。
会省惊眠闻雨过,不知迷路为花开。
有娀未抵瀛洲远,青雀如何鸩鸟媒。
《中元夜》
(唐)李郢
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
红烛影回仙态近,翠环光动见人多。
香飘彩殿凝兰麝,露绕青衣杂绮罗。
湘水夜空巫峡远,不知归路欲如何。
《中元夜寄道侣(选1)》
(唐)陆龟蒙
橘斋风露已清余,东郭先生病未除。
孤枕易为蛩破梦,短檐难得燕传书。
广云披日君应近,倒影栽花我尚疏。
唯羡羽人襟似水,平持旄节步空虚。
《中元夜百花洲作》
(北宋)范仲淹
南阳太守清狂发,未到中秋先赏月。
百花洲里夜忘归,绿梧无声露光滑。
天学碧海吐明珠,寒辉射宝星斗疏。
西楼下看人间世,莹然都在清玉壶。
历来酷暑不可避,今夕凉生岂天意。
一笛吹销万里云,主人高歌客大醉。
客醉起舞逐我歌,弗歌弗舞如老何。
▍内容来源:互联
这篇文章适用于本平台的“免责声明”,详细条款请
北京白癜风最好医院在哪点滴状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