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教育快餐清明节简介

发布时间:2020-9-29 3:47:07   点击数:

清明节简介

清明节是24节气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到了清明,气温变暖。南方降雨增多,北方刚刚消融的土壤里含有一定的水分,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清明对于农业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农谚说“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清明节后来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悄悄带着母亲到绵山(在山西省介休市)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全国禁火冷食(当然这也因地域气候条件而有差异。在兴县就没有禁火冷食这一说)。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兴县却把清明节这一天叫做寒节。

其实,从历史的变迁来看,禁火冷食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人改火习俗的遗迹。原始社会,先民们钻木取火,火种来之不易,取火的树种往往因季节变化而不断变换,因此,改火与换取新火是古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春三月正值改火的时节,人们在新火未到之时,要禁止生火。汉代称寒食节为禁烟节,因为这天百姓人家不得举火,到了晚上才由宫中点燃烛火,并将火种传至贵戚重臣家中。

清明节的习俗除了讲究禁火、扫墓外,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来锻炼身体。兴县在清明节主要的体育活动是荡秋千。

年5月20日,中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pischool.com/xgcs/1271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