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 相关传说 >> 共产党ldquo赶考rdq
来源|《同舟共进》年第10期
作者|刘统
原题《共产党“赶考”与国民党“搬家”》
年3月29日,蒋介石率家人于溪口举行清明掃墓,此为蔣最后一次在故乡进行清明扫墓。
年春,胜利者齐聚北平,万众欢腾。而蒋介石只有黯然归乡,携妻祭祖(如图)。在他的“结束时间”,留下的是悲伤的背影――“总统府”丢了,大西南丢了;国民党高级将领转眼成为关押在白公馆里的战犯;漂往金门的海面,挤满了迷茫的面孔。一生只在日记中反省,但若能看到共产党年的战中检讨,蒋介石是否会反省得更深刻一些?
蒋的“元旦文告”与毛的“新年献词”
年是国共双方的战略决战年。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之后,解放军解放了东北全境、华北大部和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战线推进到长江北岸。解放军的总兵力增加到万余人,武器装备也大大加强。
蒋介石的精锐主力大部丧失。总兵力只剩下万人,能用于机动作战的兵力有万人。长期的战争和国民党政府的腐败使国统区经济陷入总崩溃,物价飞涨,工商凋敝,财政枯竭。军事上的失败和经济形势的恶化,使蒋介石焦头烂额,心力交瘁。
年1月1日,蒋介石发表元旦文告,承认“戡乱”的失败,转而呼吁和平。他表示:“只要和议无害于国家的独立完整,而有助于人民的休养生息;只要神圣的宪法不由我而违反,民主宪政不因此而破坏,中华民国的国体能够确保,中华民国的法统不致中断,军队有确实的保障,人民能够维持其自由生活方式与目前最低生活水准,则我个人更无他求。”“和平果能实现,则个人的进退出处,绝不萦怀。而一惟国民的公意是从。”
南京政府“和谈”之声高唱入云,一些“第三方人士”也随声附和。北平的张申府教授发表《呼吁和平》,希望国共停战。梁漱溟也在上海《大公报》发表《敬告中国共产党》,表示:“好战者今天既不存在,内战不应该再有。任何问题要用政治方式解决,不要用武力。”
面对这些言论,毛泽东于年1月1日发表了气壮山河的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开门见山地宣告:“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这一点,现在甚至我们的敌人也不怀疑了。”
毛泽东回顾了人民解放战争走过的曲折路程,笔锋一转,痛斥了国民党反动派和帝国主义势力的“和平”阴谋,表示了将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信心。为了说明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必要性,毛泽东生动地引用了古希腊寓言《农夫与蛇》,说明共产党人决不怜悯那些蛇一样的反动派。毛豪迈地宣布了中国共产党年的任务:“一九四九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向长江以南进军,将要获得比一九四八年更加伟大的胜利。一九四九年将要召集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以完成人民革命任务为目标的政治协商会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组成共和国的中央政府。”
毛泽东说:“进京赶考去”,“决不当李自成”
为了制订夺取全国胜利和胜利后的各项方针政策,中共中央于3月5日至13日在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告诫全党:“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夺取这个胜利,已经是不要很久的时间和不要花费很大的气力了;巩固这个胜利,则是需要很久的时间和要花费很大的气力的事情。”“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年3月23日,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乘车离开西柏坡,向北平进发。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
周恩来笑着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
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24日占领了南京,把红旗插在“总统府”上。南京政府如鸟兽散,《人民日报》发了号外,毛泽东在香山看了捷报,兴奋地写下《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宜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
蒋介石向台湾撤退,并作“流亡”的打算
当时人们认为:蒋介石的政治生涯已经结束。其实,蒋介石“下野”已经不是第一次。他意识到,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是败局已定,无力回天,只好另寻出路了。
年10月,蒋介石召集亲信秘密会议,商讨一旦战败,国民党的党政中心迁往何处。有人建议模仿抗战时期,迁往大西南。蒋介石的同乡、浙江大学教授张其昀主张撤往台湾。他分析:台湾海峡海阔浪高,可以暂时阻止解放军的追击。台湾物产丰富,有日本人建立的工业基础,交通也很发达,有利于国民党的统治。他的分析很合蒋介石的心意,一个重大决策在蒋的心中酝酿。
年12月24日,蒋介石突然下令改组台湾省政府,任命亲信陈诚为台湾省主席。次日,任命长子蒋经国为国民党台湾省党部主任。这样,蒋介石在下野之前,已把台湾的党政大权紧紧抓在自己手里。人事安排妥当后,蒋介石开始秘密实施撤退计划。
首先是搬运国民党中央银行的黄金储备。年11月,蒋介石密令中央银行总裁俞鸿钧将库存的黄金储备运往台湾。而主管银行的行政院和财政部均不知情。俞鸿钧亲自组织一个机密工作小组,将金银装箱。11月30日夜,上海外滩戒严,工人从外滩的中央银行金库中搬运了箱,共约万两黄金,由国民党海军登陆舰“美盛号”护送,12月2日到达台湾的基隆港。台北海关派专车把黄金运走,藏在秘密的地点。接着,又将箱,共约57万两黄金和箱的万银元运到厦门。
第二次秘密运输黄金是年1月10日。这一次是更大规模的运输,动用了军舰、民轮和飞机。国民党中央汇报:目前黄金储备,运到台北万两,厦门90万两,存在美国38万两,上海仅存20万两。此外还有数千万银元也转运到台湾。蒋介石这才定了心。有了黄金,他在台湾的经济基础就有了。此时,蒋看似在溪口老家游山玩水,会晤乡亲,实际上在暗中指挥调度,忙碌不堪。“代总统”李宗仁则被蒙在鼓里,当他得知消息时,国库已空空如也。
在年5月前,蒋介石还指挥调动几百艘货轮和客轮,将国民党海空军部队、装备、物资和重要企业的机器设备运往台湾,破坏了上海江南造船厂的车间和码头。有了钱和物资还不够,国民党当局还制订了抢运文物的计划,特别是将故宫文物运往台湾。故宫宝藏是在年抗战爆发前夕,由北平装箱起运,一路曲折到达四川。抗战胜利后,又随国民政府返回南京,一直没有安定的存放地点。当时不知道能运走多少,于是先精选了箱,于年11月由海军的“中鼎”运输舰从南京启程,在海上颠簸月余才到达基隆港。以后又接着运第二批、第三批,第三批文物是年1月由海军的“昆仑”运输舰载运的,当时计划装0箱。装船时海军司令部的人听说船是去台湾的,立即携带家属蜂拥而上,挤满了船舱,海军总司令桂永清亲自来动员都不下船,只装了箱。最后“昆仑”舰舰长命令将船舱中的桌椅拆除,腾出地方来装上这些文物才开船。
故宫南迁文物的精品,95%运到了台北。这些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本应属于全中国人民,却长年存放在台湾一隅,难得回归了。
蒋介石于年4月25日离开溪口老家,在象山港登“太康”舰离开大陆。蒋经国在日记里记述那个伤心的时刻:“上午,随父亲辞别先祖母墓,再走上飞凤山顶,极目四望,溪山无语。虽未流泪,但悲痛之情,难以言宣。”
美国政府密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pischool.com/xgcs/14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