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杜牧一首清明家喻户晓,三岁小朋友都可

发布时间:2024/12/14 17:48:37   点击数:

昨天提到杜牧,以前也多次做过介绍,今天简要说一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26岁中进士,从此开始了仕途之路。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其文学成就颇高,一篇《阿房宫赋》名闻天下。

其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在晚唐独树一帜。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下面复习杜牧的《清明》,原文如下: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非常容易理解,其大意是:

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细雨纷纷飘洒。

常年漂泊在外的人,远离故土,无法祭拜先人,每个人都是落魄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就像是灵魂与身体分离一样,伤感至极。

于是,便有了借酒消愁的想法,不停地询问当地人,哪里可以买到酒啊?

此时,恰好碰到一个牧童,牧童笑而不答,只是用手指了指杏花深处的村庄。

杜牧时任池州刺史,经过金陵杏花村,想要饮酒。

清明节,本是踏春的好日子。但是,这一天却下起了小雨,古人将清明节下雨称为“泼火雨”。

这是一种小雨,虽然不大,但是却让路更加泥泞,难以行走,使得原本舒畅的心情变得失落惆怅。

此时,杜牧开始问起哪里有酒家,牧童随手指向了杏花村。

在此背景下,杜牧创作了这首《清明》,一幅江南杏花春雨的情景,就展现在了人们面前。

杜牧的这首诗一反其婉约瑰丽的风格,全篇短小精悍,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通俗易懂,轻松自如,毫无造作之感。景象清新,境界优美,余味深远。

稍微往深里说,有关清明时节的诗作,自唐朝以来,不在少数。但细究起来,千百年来有关清明的诗作,真正让人产生共鸣,且留下深刻印象的,却不是很多。如果杜牧这首《清明》排第二,那没有哪首能称第一。一句话,小杜,绝非浪得虚名。就算到了今天,杜牧的这首《清明》,那也是家喻户晓,三岁的小朋友都可以朗朗上口的背诵出来。

说到这里,倒是真的很佩服中国的古人!他说清明时节雨纷纷,果不其然,这几天,还真下雨了!今天是清明节,今天没下雨,但昨天和前天都下雨了。清明的雨,或早或晚,总会来的。淅淅沥沥的清明雨,润湿了亲情,渲染了哀思,如泣如诉,如烟似缕,寄托了对先人的无限思念与怀想,真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pischool.com/xgcs/1714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