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清明节的风俗习惯

发布时间:2021-12-22 13:00:04   点击数: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名称的由来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中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节日起源

清明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

要谈清明节,需从一个现在已失传的节日——寒食节说起。寒食节,又称热食节,禁烟节,冷节,它的日期又距冬至日,也就是距清明节不过一天或两天,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是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食备好的热食,冷食,故而得名。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

历史发展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

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清明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北宋时期清明节很是普遍,现在流传下来的张泽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北宋徽宗年间清明时节东京汴梁(开封汴河两岸的人物景象)。

  从年开始,中国将清明节认定为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至年,又改为三天。一直延续至今。

4月17日,按照班主任刘老师的安排,三(6)班第三小组同学主要负责传统节日清明节的相关知识。大家各抒己见,每人体验一种习俗,然后与大家分享。

荡秋千,是中国古代清明节的一种习俗。王毓瑶同学坐在秋千上在微风中飘荡,不仅享受着童年的乐趣,而且可以增进身体健康,还可以培养自身的勇敢精神。

捏面花,也是清明节的一种风俗。刘润杭同学用他的巧手捏出能歌善舞的小鸟面花,捏出各类活灵活现的小动物,与大家一起分享捏面花的习俗和体验的感受。

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喜欢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王子乐同学亲身参与放风筝比赛,寄托着大家的梦想,放飞梦想。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徐锦学同学走到户外,探寻春的到来,海棠花开了、桃花开了,小草绿了,春天已经到了。

清明祭奠英烈,谓之对英烈的“敬意”。纪可儿同学参加过班级集体祭奠英烈活动之后,又用她的巧手捏出了漂亮的面花,并踏入春的海洋体验春的到来,给大家带来了欢乐与艺术。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王奕然用自己的巧手搓出一颗颗青团子,与大家共同享受美食的快乐。

供稿:徐锦学家长

编辑:邵语迪家长

审核:方瑞朵家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pischool.com/xgcs/1491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