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 相关传说 >> 风俗清明将至,这些扫墓祭祖的风俗礼仪
清明由来
清明节从农历来说,无定月定日,但可以推算,即冬节过了天就是清明节,一般在公历4月4日或4月5日。清明节历史悠久,始于周代,是中国“兴农事、祭祖宗”的重要节日。
清明节新麦登场,农村多做麦酵包、鼠壳粿。各地都有扫墓(上坟)的习惯。这一天,人们必须在家里祭拜祖宗,然后带着香烛纸料,“三牲粿品”等物去“上坟”。来到祖宗墓碑前,摆好纸料果品鞭炮,点燃带来的香烛,一一跪拜祈祷。礼毕,可对坟身及周围的杂草整理拔除,补叠坟土(叫扫墓)。用红色、绿色铁油油刷坟碑字(叫顺碑)。然后过纸(五色纸;坟头纸)烧炮仗,收妥祭品回家,有的就地野餐。
清明“上坟”还有一个例俗,称清明是圣日,节前节后各三天都可“上坟”祭拜。但对未“开坟额”(开青)之墓,则不能随意动土培土,而且在坟身上宜放红纸,不宜放“五色纸”;必须择吉祭拜。“开坟额”之后,始可在每年的清明日进行培土整修。
人们对清明扫墓十分重视。一些远在国内各地的亲人会赶回家乡;一些旅居海外的华侨、港澳同胞也专程回乡扫墓。一般是清明节日上午一家人(有的子孙三代或四代)给自家祖先扫墓,当日下午或节日前后几天(一些乡村在春分日)与族亲或房亲联合给老祖扫墓。解放前还有“乞坟”的风俗,当大户人家“上坟”时,一些穷孩子会来到坟前乞讨,大户人家会施给零星钱币或麦酵包、糖果。
清明“上坟”形式至今也逐步简单化了。有些人家只在祖坟上过纸,或送上一束鲜花,表示对祖宗的怀念与追思。
清明节扫墓注意事项1安全出行;
合理选择恰当的出行方式,避开扫墓高峰时段,避免拥挤,减缓交通压力,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服从现场执勤民警和工作人员的管理,自觉维护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不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搭乘各类公共交通工具。
2注意保管好随身携带的物品;
注意保管好随身携带的物品,以防丢失,车辆按指定地点停放,带有小孩的家长更要照顾好孩子,避免小孩因玩耍而走失。
3加强防火意识;
加强防火意识,从我做起,共同防范森林火灾。自觉遵守墓地管理部门的有关规章制度和防火管理规定,不要在公墓内燃放烟花爆竹或随意野外用火,纸钱。香烛在指定区域焚烧,不乱丢烟蒂。扫墓时首先要清除坟墓周围干枯的杂草和树叶,以免烤燃引发火灾;其次要注意拜祭时焚烧物的管理,防止飞火引燃周围杂草;最后对焚化过的祭品应仔细检查,做到人走火熄,消除火灾隐患。
4文明祭扫。
尽量使用鲜花.塑料花等祭品,祭奠已故亲人。增强环保意识,在规定范围内限量焚化各种祭品,不要乱扔祭祀用食品.包装物并及时清理,放入指定的垃圾收集点。
来源:普宁风俗礼仪
整理:“普宁发布”政务今年白癜风最新治疗方法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安全性高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pischool.com/xgcs/2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