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清明节话清明承传统东坝幼儿园清明

发布时间:2020-11-7 15:23:30   点击数: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清明节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

系列活动的习俗。

清明节习俗丰富,归纳起来就是两点:一是礼敬祖先,二是踏青郊游,亲近自然。

清明时节雨纷纷

又到了清明节,你们知道清明节都有哪些风俗习惯吗?今天,东坝幼儿园就带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扫墓祭祖

清明节的时候最隆重的一项习俗就是扫墓祭祖,清明节前后,在外的游子会回到家中,参与到扫墓活动中去,清明扫墓,即为“墓祭”,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其习俗由来久远。

踏青

清明节的时候正是万物复苏、春光融融的好时节,而且清明节的时候会休法定假期,正是踏春的好时候,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春日景象,郊外远足,这种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小班小朋友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踏青插柳

清明节的时候草长莺飞,植物纷纷萌芽,柳树也开始抽条了,此时温度和气候都很适合植物的生长,在一些种植了柳树的城市,还会有插柳的习俗,据说插柳的习俗与避免疫病有关。唐代的人认为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的伤害;宋元以后,人们踏青归来,往往在家门口插柳以避免虫疫。

放风筝

清明节的时候,空气湿润、温度舒适,大地上一派春光融融的景象,此时很适合去野外放风筝,清明节放风筝的习俗由来已久,自古以来就有,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后来,风筝也逐渐发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

中班小朋友在放风筝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吃青团

清明节的传统食物是一种叫青团的食物,青团的主要原材料是艾叶和糯米,青团又称清明果,在我们当地会用破絮草来代替艾叶使用,在某些地区也有吃馓子、吃春饼、吃鸡蛋等饮食习俗。

大班小朋友和家人一起做、吃青团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清明时节雨纷纷

关于清明节还有许多有趣的小知识和风俗习惯,马上就要到清明节了,小朋友们,快和你的爸爸妈妈一起去查一查、做一做吧!

来源:高淳区东坝幼儿园

转发:吴文娟徐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pischool.com/fsxg/1304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