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 风俗习惯 >> 大美无言清明时节,读古诗字词之美
这阙辞写什么?字面词义明白如话,字后意思却极难索解,白居易自度此曲,人谓其因情生文。该词奇诡艳丽,含蕴丰富,写人间爱情,缠绵无尽。其始,写景隐约其辞,说像花吧,又不是花,说像雾吧又不是雾。那么是什么呢?夜半来天明去,何者来,何者去?如何来?如何去?仙也?人也?真耶?幻耶?思矣?忆矣?实境?虚境?或曰情人相会,或曰仙女下凡,或曰情极成幻,或曰忆旧相思,都是合理的解释,都蕴含在诗的深层意义之中。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元稹《古行宫》一座寥落破败的古行宫,宫中几株红花寂寞地开放。几个白头宫女,围坐着闲聊过去玄宗的事情。全诗无一处生僻怪异,全都平直淡泊却极蕴深意。其奇妙就在末句“闲坐说玄宗”,句中没有点明宫女们究竟说了些什么;却给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想象余地:是安史之乱前开元天宝时代的盛况,还是安史之乱中颠沛流离的社会生活;是当年玄宗的开明、盛德,还是其荒淫、离乱?是说其与玉环的爱情,还是宫闱秘事或宫女的哀怨?所有的叙述、回忆均包容于寥寥二十个字中。
瞿佑将此诗与白居易的《长恨歌》做过比较:“乐天〈长恨歌〉凡一百二十句,读者不厌其长,元微之《行宫》诗才四句,读者不觉其短,文章之妙也。”
胡应麟则更赞美此诗语意妙绝:“合建七言《宫词》百首,不易此二十字也。”也就是说,在他看来,元稹的二十字胜过宫词专家王建的一百首宫词。
清人潘德舆也曾就元稹的一长一短做了比较,“寂寞古行宫”二十字足赅《连昌宫词》六百余字,尤为妙境。”这众多的评论都推崇《行宫》的含蓄蕴籍,诗歌在此留下了余意,语义留下可供填充的无限空白。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刘禹锡《竹枝词》语词运用中的双关是形成一词多义的语义空白的基本方式之一,一言两意。两花并蒂。双关在诗词中屡见不鲜,或取谐音相关,或取近音别指。诗的辞前义为“晴”,以“晴”与“情”同音来表达辞后义“情”,留给读者悠悠谐趣。
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子夜歌》运用一词多义,借此喻彼者。这里的匹既是匹布之匹,又暗指匹配之匹,“丝”既是织造之丝,又谐“思”音,乃思念之丝。
这种双关使一词一义的一般语言逻辑发生变化,使诗的意义处于未定状态,产生多种理解的可能。通过一语双关唤起感受的颖悟性、敏锐性,并向读者的艺术的感受能力提出要求。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乐府古辞《西洲曲》)莲字谐“怜”音,即爱,此诗表层义写采莲女采莲,低头摆弄莲子。深层意义寓她对爱人的深情爱恋,莲子青心象征爱的纯洁、清彻,不杂纤尘、忠贞不二。二义相融,愈见情景佳胜:美丽的采莲女在湖光莲荷间采摘莲藕,忽而被莲子勾起心事,想起心中的恋人。于是低下头去玩弄清流如水的莲子,全心深醉在爱情的幻想之中,刹那间,摒却了现世的一切繁务。
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此诗后两句杜牧议论的字面意思是,当时周瑜的火攻如果不是东风作美,那么曹军胜利,大乔小乔可就要被锁在魏都铜雀台里了。后来的诗论家对此颇多议论。宋人许《彦周诗话》云:“杜牧之作《赤壁》诗,……意谓赤壁不能纵火,为曹公夺二乔置之铜崖台上也。孙氏霸业,系此一战。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捉了二乔,可见措大不知好恶。”许彦周的议论浅薄而又粗暴,招致多人批评,其实诗人不过是借“二乔”来指代整个东吴而已。《四库提要》批评许彦周曰:“不知大乔乃孙策妇,小乔为周瑜妇,二人入魏,即吴亡可知。此诗人不欲质言,故变其词耳。”这种借代恰留下了诗意的空白,词后的丰富含义须由读者经联想得出,然而若遇到一位冬烘先生,其诗意岂不立成死灰矣?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黄庭坚《念奴娇》断肠春色在眉旁,倩谁临远山?——汤显祖《牡丹亭》上句黄庭坚词,用美女之修眉来形容、映衬雨后初雾,万山如洗,鲜美的新绿如美女的长眉。下句《牡丹亭》中春香的唱词,则以远山来形容杜丽娘的美貌,呼唤有谁来摹画这美妙的远山——有谁来为美人染眉?每句中的两个形象:叠印而出,互见互文,又各有倾侧,义有所主。两种形象,均不可缺,离则不现其义,合则见出蕴蓄之美。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即事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清明日忆诸弟唐·韦应物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清明日狸渡道中南宋·范大成
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
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
石马当道立,纸鸢鸣半空。
墦间人散後,乌鸟正西东。
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郊行即事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清明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请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