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这三句诗中的斜,都应该读作xi

发布时间:2023-2-17 14:58:08   点击数:
白癜风诚信坐标企业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327/6130258.html

“三斜(xiá)名句”,你都知道吗?

古诗中有很多字存在争议,有人建议古诗应读古韵,取古意,方才不失诗意。

比如,“远上寒山石径斜”、“乌衣巷口夕阳斜”、“寒食东风御柳斜”,这几个“斜”字一定要读古音xiá才押韵,可称为“三斜(xiá)名句”。

“远上寒山石径斜”出自杜牧的《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全诗韵脚字为“斜”、“家”、“花”,古音韵尾以“a”收口,但今天普通话“斜”读“xié”,所以朗诵时须读古音“xiá”以保持押韵。

寒瑟瑟的山岭连绵起伏,一道曲折的石径沿着山坡向上延伸。

朵朵白云从山坳中飘出来,依稀可见,那儿正聚居着几户人家。

明亮的夕阳映照着满林的丹枫,我被吸引住了,不禁停下了车子。

哎,那些经了霜的叶子红得有多娇艳啊,纵然是二月里的烂漫春花,只怕也比不上它!

杜牧写有大量的咏史七绝,有“二十八字史论”的美誉。

《山行》一诗,以畅达的语言传递自然景物的清新气息,富于诗情画意,意境俊朗明丽,画面的立体感和层次感给人优美的艺术享受。

“乌衣巷口夕阳斜”出自刘禹锡《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是刘禹锡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首两句,“朱雀桥”和“乌衣巷”偶对天成。

用朱雀桥来勾画乌衣巷的环境,既符合地理常识,又造成对仗的美感,还可以唤起有关历史的联想。

借着对景物的描绘,诗人写出了脍炙人口的名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他出人意料地将笔触转向了乌衣巷上空正在就巢的飞燕,让人们沿着燕子飞行的去向去辨认,如今的乌衣巷已经居住着如同的百姓人家了。

燕子的形象设计,好似信手拈来,实际上凝聚着作者的艺术匠心和丰富的想象力。

写吊古诗,为了感人,为了突出主题,最适合用对比。

《乌衣巷》,既要写今,又要写昔,当年的兴盛,今日的衰败,以及诗人的感慨……等等,诸多内容,压缩在一首七言绝句里,除了借助形象,更得益于对比。

由于出色地运用对比,整首诗,有形象,有意境,有层次。动静相衬,栩栩如生,让人体会不尽,耐人回味无穷。

白居易读毕:“掉头苦吟,欣赏良久”。是一首绝妙的好诗。

“寒食东风御柳斜”出自韩翃《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短短28字中,“飞”、“斜”、“传”、“散”四个字尤为精妙。

“飞花”、“御柳斜”,能够让人想象春日京城落花飞舞、斜柳依依的美好景象,构成了一幅“春城飞花图”。花飞柳摇,动态生姿。

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走马传烛,细致生动。“传”、“散”二字,令蜡烛之光似见,轻烟之味似闻。

韩翃是中唐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这首诗作于德宗建中初年(),他一反人们见花落泪见月伤心的情态,以花柳描写了长安城寒食节的美好风光,而且改“落花”为“飞花”,把长安城称“春城”,造语新颖,给人以愉快的感觉和美的享受;

和煦的东风吹得宫中御柳袅袅轻舞,它们在许多人的诗里是送别时与眼泪鼻涕相伴的事物,在这首诗里成了一派迷人的景色。

寒食节人们折柳枝插门以驱鬼,清明节以榆、柳取火种传火,宫廷里开始“传蜡烛”,先是皇宫中火种点燃蜡烛,传遍皇宫中各个宫室,同时由宫人或步行或骑马,把取自榆、柳的火种,按官职大小,向近臣传送。

这原本是唐皇统摄百官笼络人心的手段,却也成了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

唐代诗人窦叔向有《寒食日恩赐火》一诗记载此事:“恩光及小臣,华烛忽惊春。电影随中使,星辉拂路人。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贫。”

先是实行禁火,然后让臣民在黑暗中恭敬虔诚地等待皇上恩赐的火种。这时皇上就成了臣民心目中的光明之神。

诚然,韩翃在这首诗中全部是描述,没有一个字是议论的,但从全诗气氛看,它是暖色调的,用古人的话说,是“美”的,不是“刺”的,用今天的话说,它是“歌颂”的,不是“讽刺”的。

这也正是得到当时新继位的德宗皇帝赏识的原因,亲自点名要这首诗的作者当官,就这样,韩翃凭一首诗而入仕,给皇帝起草诏书,官至中书舍人。

其实,关于“斜”这个字在古诗中的读音,有人认为将“xiá”的读法引入中小学课堂,会带来更大的混乱,老师如果解释不清,学生会不知所从。那么,你更倾向于读古音还是现代音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pischool.com/fsxg/1568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