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 基本简介 >> 清明节由来及习俗,文化常识也支持找题组卷
下滑查看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的时候,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点好行装,同老母亲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片衣襟,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二、清明节的传统习俗1、踏青清明之时,正值春回大地,人们乃因利趁便,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回家时顺手折几枝叶芽初绽的柳枝戴在头上,怡乐融融。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一抒在严冬以来的郁结心胸,这种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2、扫墓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3、插柳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据说柳枝具有辟邪的功用,那么插柳戴柳不仅是时尚的装饰,而且有祈福辟邪之效了。4、牵钩"牵钩"是古称,其实就是现代的拔河运动。据说春秋时,楚国为了进攻吴国,以牵钩这种运动来增强人民的体质。它主要是以一根麻绳,两头分为许多小绳,比赛时,以一面大旗为界,一声令下,双方各自用力拉绳,鼓乐齐鸣,双方助威吶喊,热闹非常。5、放风筝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后来,风筝亦逐渐发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三、文化常识组卷在上课时,往往课前的故事引导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前文化故事与文化习题,有利于孩子在学习中固定知识点,加深印象。组卷网小学语文带您走进文学文化常识,轻松找到适合的话题题目,让课程更有趣。知识树例如,您需要找一些与“清明”有关的试题,你可以登录组卷网,直接在搜索框找到“清明”相关知识,皆可在下方看到试题。或者在知识树中,在“积累运用”后找到“文化常识”再找到“节气”,即可看到相关题目。组卷网上有着众多优质的试卷试题,来源丰富,种类众多,支持多种选题组卷模式,欢迎您到组卷网查看使用。找题组卷就到组卷网。●做到这5点,制定的学习目标都能实现
●你想知道的高考时政热点在这里!
●数万学校多年长期使用!组卷网凭什么赢得了他们的喜爱?
●年高考热点重点难点来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