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 节日活动 >> 清明祭祖有忌讳,泗洪人注意啦,这些事千万
清明祭祖有忌讳,泗洪人注意啦,这些事千万
清明前后要祭祖,它与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十月初一的寒衣节,并称为中国3大著名“鬼节”。祭祖也有忌讳,这9件事千万不能做!
1祭祖顺序不能乱
扫墓祭祀也是有顺序的,一般都是先把墓园或墓地打扫干净然后再祭祀。由于祭祀是相当讲求风水和礼节的,所以前后顺序尽量不要出现过失。正确顺序为:修整墓地、上香、上肉、敬酒、拜祭、送别。
2扫墓不能在下午
最好的扫墓时间为寅时,也就是早上点。不过由于墓地大多离居住地较远,乃至不在日常生活工作的城市,通常都不会这么早,不过最好是在下午3点前完成扫墓拜祭。
3怀孕妇女不宜祭拜
通常来讲,怀孕的妇女是要避开扫墓活动的,除强调风俗外,长途奔走对妇女和胎儿来讲都是不宜的。
4吊唁逝者不能用黄色菊花
我国古代把菊花当作寄托之花,有思念和怀念的含义。白色菊花是最合适的,也可以搭配一些绿草,如百合、绿叶、康乃馨等,会更漂亮。而黄色菊花有长寿菊之称,比较合适看望病人,而非拜祭逝者。
5扫墓不能穿太艳
当你动身开始扫墓,就最好不要吃食品,或只吃素食。另外强调穿着整齐,拜祭时忌穿大红大紫的衣服,应穿上素色的衣饰,以表示对先人的礼貌和尊重,尽可能不要佩戴红色的配饰。
6扫墓时不可嬉笑怒骂
由于墓地是故人的安居之所,不可跨过坟墓及供品,大声喧哗、嬉笑怒骂,污言秽语。这样做不单是对自己的先人不尊敬,更且对附近的灵体构成滋扰,更不能践踏别家坟墓或对墓穴设计品头论足,会被视之为亵渎。
7不宜在先人墓地照相
在墓地最好不要照相,无论是扫墓者本身合影,还是扫墓者与墓地合影。更忌讳照相时将其他坟墓拍进镜头。
8忌探视朋友亲人
清明节当日最好不要去探视亲朋好友,由于清明节是祭奠的特殊时间,此时探视亲朋好友实在是让人难堪,或说是相当不吉祥的。
9外人最好不要陪同扫墓
非自家人最好不要陪同前去扫墓拜祭,比如女朋友陪男朋友,下属陪上司等。
清明节吃甚么?
说完了严肃的扫墓忌讳,再来说个欢快的话题,每到节日,中国人都讲求吃点应景的食品,你知道全国各地的人清明都吃甚么么?一起来看看!
春饼
北京没什么特别的清明食品,但有一样食品贯穿北京人全部春季,直到清明。每一年立春日,北京人都要吃春饼,名曰“咬春”,一咬咬到二月2龙抬头,再一咬就咬到了清明。春饼饼皮比烤鸭饼皮要大,并且有韧性,更有嚼劲儿。卷的多是几种家常炒菜,通常为肉丝炒芽菜韭芽、肉丝炒菠菜、醋烹绿豆芽、素炒粉丝、摊葱花鸡蛋等。
清明果
清明果,形状有些像饺子,但味却截然不同。清明果做法分甜、咸两种。用清明草和适当糯米粉、大米粉加入白糖水和好捏成糕点或加工成皮子,包入芝麻、桂花糖、豆沙馅,压成圆模蒸熟则为甜清明果;包入腊肉丁、冬笋
丁、香菇丁、红椒丁、豆腐干、腌菜、芽菜馅等,做成饺子形的为咸清明果。
青团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类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1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
艾粄(bǎn)
客家人有句老话,叫“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清明节客家人必备的传统小食。首先是将采摘回来的鲜嫩艾草洗净,放锅中煮熟后捞起,沥干水份,煮艾草的水要保存备用。然后将煮熟的艾草剁成草泥,草泥剁得越细越烂越好。艾草泥剁好后,用煮艾草的水,加上糯米粉一齐和拌成团。然后把准备好的芝麻、眉豆、花生等馅料包进面团里,再封口捏成圆形、长形等形状,放入锅中隔水蒸分钟后便可出炉。
暖菇包
暖菇包是泰宁的传统特色小吃。暖菇原料学名鼠曲草,又叫佛耳草,当地人称为暖菇草。每一年清明前夕,田间地头长满鼠曲草,毛茸茸、鲜嫩嫩的,正是采摘的好时节,也是制作暖菇包的好季节。在泰宁,制作暖菇包南北片有些差异。南片制作,用的是新鲜采摘的暖菇草原料,形似圆月,类似包子;北片的用暖菇粉制作,形似弯月,更像水饺。南片的一般在清明前夕吃,图的是新鲜口味,不讲太多规矩。
馓子(sǎn)
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1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却深受众人的爱好。现在流行于汉族地区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异:北方馓子大方洒脱,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致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
鸡蛋
民间风俗认为,清明节吃个鸡蛋,1整年都有好身体。清明节吃鸡蛋其源起是先秦时期某些地区有禁火风俗,多日的禁火寒食,煮熟的鸡蛋是度过这1时期的最好的食品储备。清明节这天鸡蛋除吃,还可以玩,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画蛋”,另一种则是“雕蛋”。画的五彩缤纷鸡蛋可以吃;而“雕蛋”则仅供玩赏。
薄饼
厦门民谚有云“清明吃薄饼”,意思是清明节一家人在扫墓后要聚在一起包薄饼吃。如今,闽南多数地方还保存这样的风俗习惯。老厦门人卷薄饼时,一般喜欢在薄饼皮里放点酥了油的海苔、油煎的蛋丝,或抹一点辣酱等,卷后趁热吃更有滋味。其中所包的各种蔬菜,预示着将使农苗兴旺、六畜茁壮,有的地区还认为吃了包卷芹菜、韭菜的薄饼,会使人们更勤(芹)劳,生命更久长(韭),家业更兴旺。
大葱和蛋饼
清明节,青岛许多人家都要吃大葱和蛋饼,寓意聪明伶俐,这个风俗一直延续至今。另外,旧时青岛地区有的人家还要捏面花,称作“蒸小燕”,吃白面小鸡和鸡蛋。寓意小燕子来了,真正的春季到来了。清明这天凌晨全家人一定要吃鸡蛋和白面小鸡,心明眼亮不得病,很多学生要带鸡蛋给老师以表敬佩。
芥菜饭
清明时节,闽东各地不管城乡,大多有吃芥菜的食俗。听说每一年二月2吃了用芥菜和大米混煮的“芥菜饭”可以长年不长疥疮。也有在三月三,煮泥鳅面祭祖送人风俗。
清明饭
每逢清明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从野外收集各种供食用的青草药,用来制作清明叛。经常使用的草药有艾草、?麻叶、鸡矢藤、清明菜(白公翁)、荠菜、枸杞叶等。将需用草药洗净、去梗、煮熟,拌在预先渗透滤干的糯米(加适当大米)中,用碓皿番成饭团,添进红糖搓匀,制成饭块蒸熟即成。
螺蛳
清明螺,顶只鹅,民间向来有“清明螺,肥似鹅”和“清明螺,顶只鹅”的说法。这个说法来源于过去买不起鹅的人家,每到清明前后就下河塘摸盆螺蛳,然后夹去尾端,放点葱姜辣椒煮熟,肥美的螺蛳也能抵得上鹅肉的鲜
早期白癜风如何治疗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家医院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