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ldquo一夜入冬rdquo清明

发布时间:2020-7-19 13:27:49   点击数:

万里晴空的昨日让大家都感到炎炎夏日来临了,可广东的天气就像孩童心情一样说变就变,今天瞬间“一夜入冬”了。天色渐变,气温骤降,行人纷纷添衣御寒,但灰沉沉的天气还伴随着雨丝却没有影响人们出游的心情,南海影视城今天依旧热闹非凡,人如潮涌。

早上寒气刚刚袭来

与昨日太阳曝晒大地不同,今天游客朋友们可以尽情欣赏节目,免去了曝晒的烦恼,而点滴小雨恰好与《雨巷》节目相互映衬,令人感觉别有一番风味。

传统民俗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是一种精神文明的积累,是一个民族引以为荣的基本,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清明节期间南海影视城举办了《踏春寻花》、《手绘风筝》、《节气印象》等节令性民俗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参加,令游客感受到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

清明民俗活动-《帝京岁时纪胜·岁时杂戏》

“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挈盆,轮毂相望。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

《节气印象》

清明是重要的中国传统节日,人们除了扫墓祭祀缅怀祖先,还趁着难得的假期踏青出游,因此也被称作踏青节。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

很少人知道清明也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节气,你能记住多少呢?这次节气印象活动考验了大家对传统习俗的认知度,并呼吁人们开始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极具教育意义。

二十四节气

中国民俗传统二十四节气,是集合了古人对天文、地理、气象等方面的理解,再结合古代中国生产、生活的习俗习惯制成的一套时间准则,对指导农业生产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将每个季节分成6节,分别预示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周而复始,可见古人注重“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独到理念。

请输入标题abcdefg

《踏春寻花》

据《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到了清明时节,春意正浓,万物已到了复苏的季节,景区内的花草树木芬芳茂盛,数不清的花朵点缀了这个雨纷纷的清明时节,到处可见一派清新明朗的景象。寻花赏花更惜花,美丽的花朵是春天的衣裳,人们在细嗅大自然点滴芬芳的同时,更享受这轻松愉快的踏青旅途。影城的花儿究竟有多美?等你来发现。

《手绘风筝》

踏青时节除了登山临水,游览春光之外,人们还同时开展各式各样的体育娱乐活动,诸如放风筝、荡秋千、蹴鞠、牵钩(拔河)等,内容更为丰富。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春季,一切都是崭新的,不论是男女老少,心里都带着对新一年美好的期盼,有的设定了目标并为之奋斗,仰望天空,每个人都渴望更高、再高,放风筝可以寄托人们这一份期许。

景区设置的《手绘风筝》吸引了很多小朋友,他们领取了颜料在风筝上描绘了自己的喜欢的图案,跟爸爸妈妈们一起放飞风筝啦~看那小女孩一个箭步,风筝徐徐上升,女孩笑的欢快,家长在旁用相机拍下快乐瞬间,其乐融融。

风筝起源

东周春秋时期,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了风筝,至今已有二千余年历史。到了唐代清明时节,朝野盛行禁火、扫墓、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条等风俗。到宋朝,有“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

请输入标题abcdefg

《国粹京剧汇演》

京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位列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京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是展示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

南海影视城在清明之际,于真神圣天门前上演了《国粹京剧汇演》,一场集聚了《遇皇后》、《智取威虎山》、《杜鹃山》、《穆桂英挂帅》等经典剧目的大型文化艺术展演活动,丰富了游客的文娱生活,加深了民众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国粹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京剧之美,无论在服饰,还是在舞姿、身段方面,都能体现出色彩斑斓、魅力十足、婀娜多姿的形态。演员在台上举手投足,或雍容大度,或气宇轩昂,或慈祥可亲,都能给人感官上的刺激与享受。

精彩的表演赢得台下观众欢呼拍掌,游客们纷纷拿出手机记录表演过程,表示意犹未尽。演员生动形象的表情引起游客拍手叫好,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古筝演奏》

清明节期间,窈窕淑女静坐在凳上,修长的手指慢慢开始弹奏,琴声独奏着,独特的音韵美如诗一般,直透人心脾。林间偶尔有鸟儿飞过,在古筝曼妙的旋律中也不禁歌唱起来,形成一曲不约而同的多重奏。

古筝乐器

古筝是中国传统乐器中的筝乐器,属于弹拨乐器。它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它的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具有相当强的表现力,在古代,古筝音乐深受各阶层人士的欢迎与喜爱,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特别是文人把古筝艺术融入诗词歌赋中,对他们的创作起到了一定的帮助。

请输入标题abcdefg

在信息爆炸时代,各行各业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新生事物出现令人目不暇接,有些传统慢慢被遗忘在角落。清明期间举办的民俗活动带人们重温清明节的民俗文化,大型《国粹京剧汇演》更是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明天是清明小长假最后一天,约你感受传统民俗文化!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pischool.com/jrhd/1225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