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 节日活动 >> 清明节,这些习俗别忘了讲给孩子听,再不讲
清明的来历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本来是节气名,后来加了寒食禁火及扫墓的习俗才形成清明节。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后来寒食和清明就合二为一,我们这里习惯把清明称作“寒食”。寒食是清明的前一两天,春秋时期,大臣介子推辅佐晋国公子重耳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逼介子推下山而下令放火烧山,结果介子推被火烧死。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下令在这一天禁火寒食。清明的习俗
1、不动烟火
在我们小时候,寒食这一天真的不动烟火,提前煮好鸡蛋,摊好煎饼,烧好开水,吃饭的时候,煎饼卷大葱,吃上几个鸡蛋,喝上一杯开水,就是一顿美餐。随着老人的一个个离开,这种不动烟火的习俗逐渐消失,只有很少一部分家庭还保留这个习俗。2、碰蛋碰蛋算是一种游戏活动,可以是鸡蛋、鸭蛋也是可以鹅蛋。小孩子们用将鸡蛋涂成五彩的颜色,相互之间碰蛋,作为一种娱乐方式。在我们小时候,鸡蛋的颜色一般涂成红色,因为那时候没有颜料,只能将对联的红色纸在水中沾湿,用褪下来的红色给鸡蛋上色。玩这个游戏,对于孩子来说是一大乐事,会想各种技巧保护自己的鸡蛋不被碰破,比如会考虑用哪一头碰蛋,谁先碰等,期间也不缺乏斗智斗勇。碰碎了,大家也是一笑了之,随后将蛋吃掉,有的玩有的吃,对孩子们来说就是快乐的。、荡秋千我们这里历来有荡秋千的习俗,不管在城市还是农村,人们都喜欢荡秋千。在农村,以前是到清明才会拴秋千,现在由于村庄改造,没有合适的大树用来拴秋千,但是在比较大的村庄,有固定的健身设施,是有秋千这一设置的。在城市,很多公园、社区、小区都有秋千,孩子们随时可以荡秋千。因为寒食期间,禁火冷食,会伤及脾胃,所以通过荡秋千来发散五脏郁结养护身体。据《事物纪原》记载:齐桓公讨伐山戎将秋千带回齐国,齐国主体就在山东潍坊境内,原来荡秋千是有历史原因的。
4、插柳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据说插柳的习俗与避免疫病有关。唐人认为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的伤害。宋元以后,人们踏青归来,往往在家门口插柳以避免虫疫。这是因为春天气候变暖,各种病菌开始繁殖,人们在医疗条件差的情况下,只能寄希望插柳避免疫病了。柳枝插在屋檐下,还可以预报天气,古谚云:“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往期推荐
★绿盒王老吉“春暖花开忆清明?致敬先辈”线上活动开始啦……
★定了!今年高考确认延期一个月,具体考试时间安排也出炉了。
★
汕头市民,清明期间暂停现场祭扫活动,4月4日汕头首创“云公祭”上线,敬请留意~★号外!号外!汕头首家亲子优惠聚集地正式上线啦,为你搜罗各大商家优惠福利哦~
★10个错误的民间育儿法,别让老一辈的经验坏了娃。
★生活小妙招锦囊,图文并茂一起来过精致妈咪Live~
优爱优选农产品频道
欢迎添加小优客服或优选商城咨询购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