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我喜欢的几首清明古诗

发布时间:2020-10-16 6:33:57   点击数:
白癜风诊疗康复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894936.html
清明节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四大节日之一,自古以来,上自宫庭,下至百姓都非常重视清明节。人间四月好天气,莺歌燕舞,百花盛开,杨柳吐翠,春和景明。人们踏青扫墓,亲近自然,祭祀祖先和已故的亲人!清明节古代文人雅士,也都喜欢留下美好的见证诗文。写清明节的古诗文很多,收入《千家诗》也有不少,但我最喜欢的是三首:(一)《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所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朝杜牧的绝句,这首诗可谓妇孺皆知,家喻户晓。这首诗好,好就好在什么都没有说,抒发了一股浓浓的春愁。表达了一种朦胧凄美的情感,有一种又甜又酸又美的感觉。一个失意的行人,远在他乡,在细雨绵绵的清明节,想给自己的亲人扫墓,但因某种原因不能前往,于是想找个酒家借酒消愁,或借酒诉说,于是就有了牧童指路,就有杏花村酒家。多美的意境啊!这诗只有杜牧写得出。宰相之后,神童诗人,23岁写出绝世散文《阿房宫赋》。绝句更是晚唐一绝,风流华美,神韵疏朗,气势豪宕,精致婉约,这首当属于精致含蓄婉约之代表作。(二)《清明》“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娇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宋朝黄庭坚的这首诗不难理解,他在诗的颈联中引用了两个典故:①有个齐国人在坟前乞求祭品充饥,回去给老婆吹嘘说有人请他吃饭;还有介子推宁愿被烧死也不愿出山做官;进而引发出尾联诗人的感慨。不管贤人还是小人都埋在一坯黄土里,时间长了,贤愚混杂谁能分得出来呢?这个观点我不能苟同,用北岛的现代诗来回答:“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高尚的灵魂永远不会被时间所泯灭。(三)《清明日对酒》“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宋朝高翥的这首诗很好理解,没有典故,纯净白描,一看就懂。说的都是大实话。有人曾批判此诗消极遁世、及时行乐,我倒认为高翥的诗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对人生的态度也是积极的。生前不热爱生活,生前不孝敬老人,死后一切都是白扯。薄葬厚养,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过颈联的两幅画面确实令人寒心,但也是现实主义的白描手法。高翥有如此诗作,与他的人生有关。他一生布衣,穷困潦倒,临老在杭州西湖边搭窝棚一间,取名"信天巢",只有这样的文人才能写出这样的诗句。他游荡江湖,开创江湖诗派,他的诗有民歌风味,通俗易懂,用平易自然的诗句,写出不寻常的情景。如《无题》诗:“风竹萧萧淡月明,孤眠真个可怜生。不知昨夜相思梦,去到伊行是几更?”他的诗风在南宋颇有影响力。4日1日晚写于新加坡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pischool.com/jrhd/1283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