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临床白癜风研究的专家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2840/首先声明,今天的文章,可能不太符合一部分人的三观,会令一些人看到后心理极不舒服。不过这只是我的观点和看法,我不会强迫别人接受,有不同的见解可以尽情表达,但是我也不接受一上来就开骂的。先说两个人的事情,基本上都是有原型的,可能细节有出入,但大的方面不是我虚构的。A是一名五保老人,现在大概七十来岁,住在公立福利院,国家建了对五保人员免费的那种。五保供养,分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两种,如果愿意集中供养就住福利院,供养金就拔付到福利院;如果愿意自己生活,供养金就发放给本人。福利院的条件真的算是很好了,冬天有暖气(这个地区90%的当地家庭都是没有的),夏天有空调,一年四季发衣服,一日三餐也都是有标准要求的。但这个老人总是说福利院工作人员对他照顾不周,不停闹着要求把供养金给他,他要搬出去自己住。依他的要求将其分散供养后,他在外面住不了几天,饭都吃不上,又要求回到福利院。如此进进出出折腾了好几次后,他年岁渐大,眼睛又不太好,福利院考虑到他自理能力差,怕再出去一个人住出了什么意外,就没同意他的诉求。结果他就各处上访,说福利院工作人员虐待他。具体怎么虐待,他又说不出,只说福利院晚上经常做的馒头稀饭,他怕夜里起来上厕所不想吃,工作人员又不肯单独给他再做。他希望国家派专人伺候他,最好比亲儿子照顾得要尽心。这些就算了,直到前几天,我才知道,这个人年轻时就游手好闲,早些年帮哥嫂放牛,哥嫂管他吃饭。从四十来岁,就开始由村、国家的供养,基本上一生没为社会做过什么贡献。说完了A,再说B。B也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眼睛半瞎。年轻时,据说纠集了一帮半大小孩,专门在火车站附近偷东西。他自己不出面,因此也没被判过严重的刑。现在老了,由于无子女无赡养人,符合三无老人标准,也由国家供养着。他还能自理,不愿住福利院,住在政府公租房内。这个老人也是各种精明,三无人员的医疗费是全额报销的,但是有上限。他充分了解这个政策之后,每年都会到药店买很多药,把这个报销的额度用完。那些药,包括很多他不需要的,买了不知道是低价卖给别人,还是送给他的熟人了。后来这个人生病住院,住进了ICU,不仅产生巨额费用,还要求社区安排工作人员轮流照顾他。很多家庭条件中等、勤劳了一辈子的人,到老可能都没有这待遇吧。最近看了《未来,呼啸而来》这本书,讲述的是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未来各个领域会顺着哪个方向发展。其中有作者的大胆预测,但更多的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分析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关于未来医疗保健业的这一章,提到未来人类的寿命将大增。书中预测,12年后,一个人类健康史上关键的节点就会到来,此后每多活一年,你将在此基础上多添一岁的寿数。可能有点绕,总之就是一句话,以后人类的寿命将会大大延长。我们现在也能感受到,身边长寿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以前很严重的病,现在都不算事儿。很多以前算是绝症的病,现在也已经攻克了。这对人类来说是好事,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存在很多问题。随着人类寿命的增加,人口结构失调,导致养老负担加重,不说日本,中国现在也已经渐露端倪了。在古代人类(穴居人)的寿命只有25岁,从基因的延续上来讲,其实是因为已经将孩子抚养成人,完成了繁衍后代的使命了,如果继续活下去,必然会消耗更多的粮食。所以在食物稀少的时期,人均寿命短,是一种“自动防故障保险机制”。这样看,人类寿命的增加,并不利于繁衍后代。也有专家表明,人均寿命的延长,可能是导致生育率低下的原因之一。也是,当不再需要后代为我们养老送终的时候,还生什么孩子。我看过很多“不老传说”的故事。王菲年轻时演过一部电视剧叫《千岁情人》,还有卫斯理的小说《不死药》,以及儿童文学作品《不老泉》,都讲述的是:人若不死,会怎么样?结果无一例外都是:非常痛苦。结合前面两个老人的例子,再说到寿命延长这件事情,我真觉得不是什么好的事情。在我看来,大部分的人,到了一定年龄活着其实是没意义的。既不能为社会做贡献,也不能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当然,我并不是说这些人的生命就该被剥夺,但更重要的是,很多人自己也是无趣的,甚至是痛苦的。也许前面那两个人的例子,会有人说,是不是个例?不是的,这种人,有一个不小的群体。而很多有子女,有退休金的老人呢?我身边有很多老人,每天吃完饭,就是下楼晒太阳。由于慢性病缠身,他们行动迟缓,反应迟钝,嘴里低声呻吟,时不时还嘟囔,怎么还不早点死去。子女很少回来看他们,有子女薄情的原因,也有年轻人压力太大,本身自己过得也很无奈、很丧的因素。我在一个理财文章里看到一个现象,说很多年轻人辛辛苦苦打工一个月下来,收入有一半给广场舞大妈交了房租。这个文章本意是告诉我们,要理财,要投资,要不然你一辈子就是为别人在打工。但背后透着现代年轻人的无奈。那一代的老人,他们中的大部分拥有房产,并不是因为他们睿智聪明,更多的是因为在那个房地产蓬勃发展的时代,刚好他们处于挣钱能力强的青壮年,钱没处去,很多人是被动买入房产的。从道理上来说,年轻人住房交租是天经地义,但如果大量年轻人长期这样,慢慢就会形成习得性无助,认为我努力了也是无用的,最后就会用丧的状态来对抗无力的现实。不努力、不结婚、不生孩子,这样整个社会就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清明期间,小茗忽然想重看《寻梦环游记》,这部电影是关于死亡的,我以前也写过影评。电影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设定:一个人死后并不是真正的消失,但当人世间再没有人记得他,他才算真正的消失了。再说到上面那个关于老年人的话题,我认为并不是我这个人自私绝情,武断地认为别人活着没有意义。我觉得当一个人活在世上,没有人惦记着他,没有人需要他、他自己也没有目标、没有想做的事情,感觉不到愉悦的时候,他的人生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这也包括我。今天聊的这个话题,可能有人会觉得不人道,不符合我们尊老的道德规范。但其实我主要还是想探讨活着的意义。我一直觉得,人生的意义,在于对别人、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不一定非要去做什么大公无私的事情,努力生活,做好自己,影响自己的子女,就是很有价值的人生。我上面提到的大部分老人,他们的人生变成这样,往往并不是仅仅因为他们老了,或者是病了。我见过很多的老人,虽然年龄大了,但却是子女精神上的支柱,或对其他人能产生积极的影响。主要还是看我们用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过完这一生吧。迅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pischool.com/jrhd/14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