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 节日内容 >> 清明节扫墓禁忌习俗知多少不要犯忌哦
清明习俗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传统习俗一:扫墓祭祖
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风俗传统。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传统习俗二:荡秋千
秋千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创造的一种运动。春秋时期传入中原地区,因其设备简单,容易学习,故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很快在各地流行起来。汉代以后,秋千逐渐成为清明、端午等节日进行的民间习俗活动并流传至今。
传统习俗三: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皮球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年5月20日,蹴鞠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统习俗四: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直到清朝中叶,这项活动才渐渐消失。
传统习俗五:斗鸡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我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唐朝玄宗爱好斗鸡运动,因此经常会在长安举行规模盛大的斗鸡比赛,特别是到了每年的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唐玄宗更是一定要聚众斗鸡,以示天下太平。
传统习俗六:蚕花会
“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
传统习俗七:拔河
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它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盛行于军中,后来流传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节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
传统习俗八:踏青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传统习俗九:放风筝
清明放风筝是普遍流行的习俗。在古人那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传统习俗十: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做“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四月将至,传承两千多年的清明节也快到来了,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具有缅怀先人、礼敬祖宗的重要意义。。清明扫墓,不管你身处远方还是近端,总会为了先人前往墓地祭拜,以解思念之情,除了满怀虔诚之心外,扫墓又有哪些禁忌需要我们知晓呢?
我们逐一从“衣”、“食”、“住”、“行”、“法”、“人”说起。
1
1.衣——扫墓之人不可穿艳丽、暴露的衣服。
扫墓本身就是一件庄重严肃的事情,所穿服装应当符合环境场地。建议穿黑色或是素色暗色系的衣服,以此来表达对逝者的尊重及哀悼。如果穿着大红色等过分显眼颜色的衣服,在墓地这阴气极重的地方,显得极其不重视场合不说,也使得眷属们心里不好想。
相信大家也不会穿这样的衣服去参加此类活动的。不过总有人会疏忽大意,在佩戴或是内衣上不经意使用了红色。当然本命年是例外,内衣可穿红色。
2
2.食——扫墓前不宜饱腹,饮食宜清淡;扫墓时不可边吃东西边祭拜。
古时传下来的扫墓礼仪中,扫墓前应禁食,不过对于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的人们来说,空腹祭拜也不现实,实在要吃,饮食要清淡,忌荤腥,也不宜吃得过饱,假如因此在扫墓时体内排出污浊之气,也是不尊重逝者的表现;另外,无论多饿,扫墓进行时,嘴里别咀嚼食物,这只会凸显不体统。
3
3.住——扫墓时不宜谈论家庭纠纷,如房产财产遗产等。
这里的“住”代指的就是扫墓者家宅内部的一些琐事纠纷,放在私下闲聊可以,如果与一起扫墓的亲朋好友为此在墓碑前起争执就不好了。非要在祭拜之时来这么一出让旁人笑话,令先人泉下操心,岂不是太不尊敬亡者了?
外人也不要参与他人的扫墓
清明的时候作为外人的身份去参与扫墓是比较忌讳的,容易招致不必要的麻烦。毕竟不是一家人,各自加持的气运也不同,可能会造成气场的紊乱,导致不协调而走霉运。
4
4.行——前行扫墓的时间有讲究,择阳避阴。
旧时流传下来的扫墓时辰是凌晨五点到早晨七点,晨曦渐露,阳气越来越旺。但这个时辰对于都市人群来说未免太早,一般城市距离郊区墓地的路程都不会太近,如此,祭拜的时间安排在上午时段也可以,下午的话,最好安排在三点之前,三点以后,阴气渐长。
坟头长草必须修整
坟墓上长植物的,必需要清除,万万不可使其长出气候。这一点最重要不过,要知道,所谓扫墓,就是让你清扫不利于墓地的东西,坟头的草木会对家族的成员造成伤害,包括了气运和健康,都是大大不利的。
5
5.法——扫墓归来去晦气
作为中国三大鬼节之一,清明上坟扫墓是不可避免的活动。而此时郊区的墓地阴气也处于较重之时,人们在扫墓之后,难免会沾染晦气。因此扫墓过后,及时去晦也显得极为重要。很多地区流行在家门口放置一个火盆,当祭拜归来之后跨过回家;也有事后用柚子叶洗澡,洗手来避晦的。总而言之,选法必须有效,否则难免会给个人的运势蒙上一层阴影。
还有不可在墓地拍照
大家扫墓的目的都是为了祭祀祖宗,而非玩乐。举头三尺有神明,大家扫墓的时候,最好心怀敬意,专心谨慎,千万不要在墓地合影,甚至随意拍照,否则引来了不好气场,就有阴阳失衡的可能,会损害个人的运势。
6
6.人——祭拜之人有选择,以下人群最好避免扫墓。
孕妇
从现实生理因素考虑,每年扫墓人群都是浩浩荡荡,且不说拥挤问题,单单来回行程就够折腾孕妇与腹中胎儿的;从遗留风俗来看,胎儿尚在腹中,不宜见逝去亲人。
患病体虚之人
身患重病,身子骨虚弱的人也不宜扫墓。舟车劳顿足以消耗他们的精力,导致周身阳气不足,且扫墓亦是项劳累的活,患病的人需要休养生息,硬要前往,除对恢复元气不利外,易致邪气入侵。
年幼小儿
未满三岁的婴儿不应带去扫墓。一方面,虽然扫墓现场不像以前那么环境污染,但不排除仍然有点香放炮的行为,这些气味声响容易使孩子惊吓,不利身心健康;也有说法是此阶段小儿容易瞧见大人看不见的阴间世界,当然,不论真假,墓地周围的环境及设施等都不方便大人带小孩前来。
不可在墓地拍照大家扫墓的目的都是为了祭祀祖宗,而非玩乐。举头三尺有神明,大家扫墓的时候,最好心怀敬意,专心谨慎,千万不要在墓地合影,甚至随意拍照,否则引来了不好气场,就有阴阳失衡的可能,会损害个人的运势。
免责申明:部分文章与素材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留言告之,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请长按下面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pischool.com/jrnr/15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