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散文李明蔚又到清明

发布时间:2019-7-29 17:57:34   点击数:
又到清明文/李明蔚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处几清明。”

这是北宋文豪苏轼《东栏梨花》诗中的句子,观察细致,情景交融。他告诉我们,这温馨美好的韶光固然令人陶醉,但人生几何,切莫因为沉湎于此而忘记了珍惜时光。每年清明,面对自然界的季节轮回,我们都应该多一些对生命价值的感悟,让岁月芬芳,让灵魂春色永驻。

清明节不仅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民间重要传统节日。说起清明的来历,大约始于周代,迄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在古代,清明节前后总伴有很多活动,如寒食赐火,清明扫墓,踏青郊游、插柳、放风筝、荡秋千、斗鸡、射柳、打马球、蹴鞠、拔河等。这些活动随着岁月的更迭交替,社会的嬗变,有的习俗已被淘汰,有的仍传承延续至今,并赋予了新的内容。

国人赋予清明节的第一要义,其实并不是赏春而是祭祖扫墓。清明扫墓的风俗,追根溯源,汉代已有,盛于唐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诗中描绘的就是这种凄清景象。历代诗人为清明扫墓,都留下过不少脍炙人口的佳作。如张继的《闾门即事》:“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试上吴门窥郡廓,清明几处有新烟。”再如黄庭坚的《清明》:“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明朝的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这三位诗人,或欣逢顺世,或漂泊乱世,但到了清明这一天,都不忘祭扫先人墓庐。

确实,清明节,是思念前人的特殊日子。微风吹动了头发,也吹起了绵长的思绪。眼前晃动着鲜活的面容,耳畔回荡着悠长的回音。我不太相信灵魂和心灵感应之说,却期盼在清明这一天开通两个世界对话的通道,让思念的梦境成为会话的现实欢会,让天地间洋溢亲情的欢颜。

清明节有着不可忽视的文化文明价值,通过节日、聚会、风俗习惯的传承,它凝聚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抒发人们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清明节丰富的文化习俗,弘扬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无疑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应有之义。从这个角度说,传承好清明节文化,对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年5月20日,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12月7日,国务院第次常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规定清明节放假一天(农历清明当日)。从年开始,清明节正式成为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毫无疑问,清明节成了炎黄子孙共同的文化图腾。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中华传统文化既包括: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文化形式,也包括传统节日等文化活动。清明节与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清明节作为我国历史悠远的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蕴含着慎终追远、缅怀先人、孝顺父母等深厚的文化内涵。汲取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有利于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

近期作品

辞赋

李明蔚:聊城大学龙舟队赋

辞赋

李明蔚:延安红色教育赋

辞赋

李明蔚:散步赋

辞赋

李明蔚:聊城卫仓赋

诗歌

李明蔚:江北水城赠别聊大毕业学子

辞赋

李明蔚:廉政赋

辞赋

李明蔚:东昌毛笔赞

辞赋

李明蔚: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大阅兵赋(外一篇)

辞赋

李明蔚:聊城摩天轮赋

辞赋

李明蔚:大学入学三十年威海雅聚感赋(外一篇)

辞赋

李明蔚:聊城大学羡林湖赋

辞赋

李明蔚:聊城大学赋

李明蔚,号“云水学人”,笔名“凤城行者”,中诗协会会员,山东省东昌水韵文院副会长,聊城大学校园文艺与文化研究会会长。曲阜师范大学学士,山东大学硕士,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手不停披于汉赋晋文,口不绝吟于唐诗宋词。诗歌集《水韵雅风三人行》(与人合作)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当代诗人作品精选》诗词集发表本人近期作品50余首。年10月,作者个人诗歌集《水韵雅风:月是故乡明》由黄河出版社出版发行。

抬头就能仰望晴空

顾问(姓氏笔画为序):王传明刘东方

吴文立张军范清安臧利敏

特约评论:卢军刘广涛阿勇张厚刚

特约主播:虹逸

主编:踏清秋

执行主编:姜敬东

责任编辑:马美娟国晓宁暖阳

《山石榴》编辑部

聊城市文联、市作协重点扶持公号

平台宗旨:荐精品推新人弘扬正能量

投稿邮箱:SSL

.







































白癜风小偏方
武汉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pischool.com/jrqy/1190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