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希腊学生喜欢中国古诗蕴含的哲学思考环球

发布时间:2024/9/19 11:30:53   点击数:
治疗白癜风医院是哪个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日前,希腊《中希时报》刊登文章,讲述了一位在雅典大学学习语言学的希腊人莫磊(ConstantinosPolymeros)对他喜欢的中国诗文和其中蕴含的哲理的感受和理解。老外写有关中国诗文的文章,岂不是奇怪?此话合理。对于我来说,读唐诗很复杂。生词很多,句法不同,思想深刻。似乎语法都不足以了解到伟大诗人的思想。本篇文章中,我当然不敢分析杜牧的诗作。国内有许许多多思想家已经发表了很深刻的见解。写此篇文章,我更想描述希腊人对中国诗文的看法。尽管可能最有名的诗人是李白,但是我特别喜欢杜牧,因为他更代表我的灵魂。杜牧,这位诗人,是更少有人知道的。有几个中国朋友会纠正我说,“你的意思是杜甫”。我这里不写杜牧的列传,而会直接读他的诗文:清明时节

雨纷纷,路上行人

欲断魂。借问酒家

何处有?牧童遥指

杏花村。诗句结构。每个诗句共有七个字。但是,以诗作分析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每个诗句有两部分。第一部分都有四个字,第二部分都有三个。以语义学,句法来讲,每一部分都是独立的短语。杜牧的二元论。虽然此诗文很小,但是从哲学的角度来讲,非常伟大。因为诗文的名字叫“清明”,我们都是以为,此诗文是和不讳的事物有关。这个观点不是完全不对。有几个短语含义就是这个。不过诗文还有更乐观的方面。字面义和比喻相反相成。我们先看第二行的意思。第二行有两部分:如果“路上行人”,这个短语,是字面义,那么后边的“欲断魂”是比喻,因为“行人”是人,不能丢掉自己的灵魂。更简单地来说,“欲断魂”是代表绝望的一种话。反而言之,如果“路上行人”是比喻,那么第二部分是字面义。也就是说,如果想象到,人们生活像走路一样,有开始,有结束,那么到路结束后,行人断魂了,去世了。如此,我们可以说,比喻和字面义是相反相成的,杜牧的诗作也有这种结构。杜牧也喜欢语义游戏。这么深刻思想,像迷宫一样,让读者迷路、迷失。另外,迷路,糊涂,就是第三行诗句的含义:行人想知道“酒家何处有”。酒家代表他们对清明的感情:他们想喝酒,也许喝醉,忘掉这不讳的节日。然而,清明,这个诗作中,不但有死神,而且也有生命、希望、繁荣。“牧童遥指杏花村”——花代表生命、复活。每年春天,花开,自然复活。不过,这个并不是诗作的唯一乐观标志。把诗作读完后,“雨纷纷”,这个成语,使诗作变得非常乐观。我们别忘记,一开始,这个词语的意思好像不好。但是,大雨是双意。希腊人还有个相关故事。当下雨时,陶匠哭泣,农民发笑。清明诗作中的大雨也是一样。边让行人失望,边帮助花开起来。杜牧诗作非常深刻。我们希腊人有个成语说:伟大精神会相遇。更早前苏格拉底也表达过一个这样的意思。含义就是,死命来自生命,生命又来自死命。这就是一种命运轮回。看起来,杜牧的对二元论看法偏向一些文化特点。薄伽梵谭,一种特别长的梵文史诗,也是表达这个意思。也就是说,一个有肉体的人会通过童年、成年、老年,是正常的。进新体也是正常。我们可以在地图上画出来一条线,把希腊,印度,中国连起来。这三种传统都有共同特点。概括地说,杜牧、苏格拉底和薄伽梵谭谈人类自我的基础是:我来自哪里,我去向何方。(莫磊)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pischool.com/jrss/1687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