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清明时节雨纷纷为什么清明会下雨看完这个

发布时间:2020-8-25 18:52:53   点击数:
治疗白癜风的著名专家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005/5740876.html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每年清明节前后,

很多地方都是阴雨绵绵的天气。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唐代大诗人杜牧的两句诗

描述了当时清明的天气

也包含了自身强烈的情感

似乎清明下雨

已经逃不开这个魔咒了

那么,

为什么清明时节总是会雨纷纷呢?

这是巧合还是必然

是人为还是命运

今天就为你解开谜题

原因一

清明前后

冬去春来

冷空气减弱

海上副热带高压西进海洋暖湿气流活跃北上

冷暖气流经常在南方交会

势均力敌造成了南方阴雨绵绵的天气

原因二

南方的春天

低气压非常多

低气压里云快、风大、雨急

每次低气压过境

就会出现阴沉、多雨的天气

原因三

清明前后

海洋暖湿气流不停输入大陆

大气层的水汽在晚上就会冷却凝结成毛毛雨

再者春天低气压非常多

低气压里的云走得很快

每当低气压经过一次

就会出现阴沉、多雨的天气

因此清明下雨的天气特别多

清明,

既是节气,

又是节日。

节气的清明,

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机;

节日的清明,

是民间寄放情感、

犒劳自己的传统日子。

清明习俗古时距清明节气一两天的时候有一个寒食节(冬至后第日)。宋代之后,寒食节吃冷食、扫墓等习俗移到清明之中,也可以说寒食节风俗结合清明节气的日期变成了清明节。

清明节两大习俗,寒食、祭祖,前者已经很少见到,后者则从未消散。

  

改火

寒食节由两项内容组成,一个是官方的改火仪式,一个是民间的禁火寒食。冷食折射出先民曾经历过的食物匮乏阶段,改火仪式则标志着新耕作期的开始。

原始社会,火种来之不易,先民钻木取火,取火的树种往往因季节变化而不断变换。因此,改火与换取新火是古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寒食

古代寒食节主要吃什么呢?晋陆翙《邺中记》最早谈到寒食中的特殊食物:“寒食之日作醴酪,煮粳米及麦为酪,捣杏红煮作粥。”直到唐宋时期,人们仍在食用这种凉大麦粥。

宋代吃杨桐饭,后来在江南很风行。佛教认为这种饭是目连奉母之食,添加了神圣气息。此外,还有用青艾、嫩蒌蒿、藜藿等作饭食的。

唐宋以后,清明节逐渐代替了寒食节,成为全国性节日。

祭祖

清明节的核心是祭祖扫墓,郊野踏青则是副产品。在宁波,旧时清明上坟,要带的食品为青糍、麻糍,富家还会雇吹鼓手吹打。上坟时要清除杂草,铲新土压坟顶,插上挂有纸球的筱竹梢,以示后代子孙已尽孝祭祖,同时亦寓意祖宗保佑全家平安、兴旺发达。祭祀完毕,分麻糍或麻饼给当地农家,以期照顾坟墓。因按人领取,人人争先恐后,俗称“抢麻糍”。

踏青

约从唐代开始,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也伴之以踏青游乐。由于清明上坟都要到郊外去,在哀悼祖先之余,顺便在明媚的春光里骋足青青原野,也算是节哀自重转换心情的一种调剂方式。

因此,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作踏青节。

本期主编:史玉成

本期小编:王嘉

来源:科普中国网、民俗学论坛等综合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pischool.com/xgcs/1245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