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佛弟子如何过清明节

发布时间:2020-9-2 18:47:26   点击数: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而为佛弟子,则可在这一天通过种种佛法的途径,利益包括已故亲人在内的一切有情。

万物生长时,

清洁而明净,

故谓之清明。

自然节气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正是春回大地,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古代劳动人们用它来安排农事活动,所以就有了“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之类的诸多谚语,由此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传统习俗

吃青团

清明节吃青团源于寒食节吃冷食。中国古代,每逢寒食节,人们便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冷食是事先做好无需加热的食品。而青团是江南一带的小吃,因其色调而得名。

扫墓祭祖

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风俗传统。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踏青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放风筝

清明放风筝是普遍流行的习俗。在古人那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清明养生

就中医养生来讲,清明时节是一年之中养生的重要时期。过了清明节,万物舒展,中医认为人应四时,春季万物生长,机体也是如此。

夜卧早起

人们应从起卧时间上做起,尽量做到夜卧早起。当然,这里说的晚睡,并不是让人熬夜,早起也非"起得比鸡早",而是相对于冬天的早睡晚起而言,适当地晚睡早起能让人神清气爽。早晨7点是辰时,胃经最旺,可以在此时起床并进食。

清明慎食

清明是人之阳气生发的难得时段,中医认为,体内肝气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常言道,过犹不及,如果肝气过旺,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还可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发物是动风生痰、发毒助火助邪之品,清明节饮食温馨提醒:有慢性病的人要忌口。

清明饮茶

清明时节,天气温暖、阳气生发,此时可选择具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功效的菊花茶饮用,不但可以养肝利胆、疏通经脉,还可借此将一个冬季积存在体内的寒邪散发。

清明与佛教

清明节与佛教并无直接联系,但一个“孝”字将两者紧密相连,面对亡故亲人、历代祖先,佛教自有相应法门,既让在世之人寄托哀思、表达孝道,又让已故亲人获得最大福报。

佛门孝道

佛教的孝道思想认为,如果以各种美食让父母及长辈吃、以光鲜的衣服让父母及长辈穿、以美妙的音乐让父母及长辈听……这只是世间的孝道。真正的大孝是劝父母及长辈信奉佛法,修学佛法,而能解脱生死轮回。所以孝敬父母尊长的最好形式就是劝化他们弃恶从善,皈依三宝,走上修行之路,种下善因,成就佛果,所以佛教的孝才是大孝。

诵经念佛

佛教中认为众生,因为业力牵引或在六道里轮回。清明祭祖之时,佛弟子当以诵超度类的经文为主利益亡人。可选择为祖先抄经、诵经,比如《地藏菩萨本经》、《佛说阿弥陀经》,《三十五佛忏悔文》、《普贤行愿品》、《往生净土祈请文》等等,还可以念诵:南无阿弥陀佛、观音菩萨的六字大明咒、释迦牟尼佛心咒、百字明等等殊胜的密咒与佛号。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利益往生亲人利益祖先。

超度回向

身为佛弟子者在清明节追思怀念已故的祖先,可以为往生者做超度法会、吃素放生、受戒、供僧、点灯、放生、布施等等,并将以上功德回向给亡者,令其得到真正的解脱。对于佛教弟子而言,如果讲到要“祭奠超度亡者”,那么每一天都可以当做清明来过。因为我们只要把每天所作修行功课的功德回向给亡者就可以了。

精进修行

如果说清明是对亡者的一种祭奠,更是对无常的一种表达,人生中最为痛苦的无非是阴阳两隔的离别之苦。通过清明应该认知有漏皆苦,寿命无常,人必有一死,且死期不定的知见,对于修行人而言,最有实义的就是修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pischool.com/xgcs/1249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