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清明祭祖你知道你家姓氏的来历吗

发布时间:2021-1-30 18:08:38   点击数:

清明时节,人们纷纷归乡祭祖。可你知道自己的姓氏起源于哪里吗?都说“张王李赵刘,天下遍地有”,所以同一个姓氏就是同一个祖宗吗?

姓氏起源于母系社会避免近亲繁殖

据传说,中国人在三皇五帝以前就有了姓。据推断,生活在距今多年前的伏羲是中国第一个姓氏“风”的拥有者。

  

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那时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中国许多古姓,如姬、姚、姜等都是女字旁或女字底。到周朝,都是女子有姓,男子只能称氏,姓是总的,而氏是分支。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姓改从父,至战国后期,姓与氏合一,表明个人及其家族的符号,这就是我们今天理解的姓氏含义。

用“姓”给家族命名不仅仅是标识自己区别他人,很重要的是为了避免近亲繁殖,也是给家族的染色体Y打上了标记。姓的传递就是Y染色体的传递。

姓氏前三甲:王、李、张总人口达2.7亿

姓氏起源的形式很多,分为:以氏为姓,以国名为姓氏,以居住地邑名为姓氏,以官职名为姓氏,因赐姓、避讳而改的姓氏。

中国历史上曾经存在过多个姓,现今仍在使用的达多个。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根据公安部户籍数据库和港澳台地区的全国人口数据,发布了最新姓氏排行榜,“王、李、张”排名前三,这三姓人数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1%,总人口达到2.7亿,为世界上最大的三个同姓人群。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原室主任袁义达研究发现,王、李、张三大姓中O型血的人占到了30%以上,绝对是所有血型中的大多数。

复姓在古代真的高大上

中国的复姓,大多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由官职、封地或者贵族的字号而来。古代拥有复姓的人,大部分不是官员就是诸侯。如司马、司徒、司空都是过去权重位尊的官职;公孙、仲孙是由爵位而来;欧阳、上官则是由封地的地名而来;公羊、子车则是由王父的字而来。

根据史料记载,中国历史上曾出现1千多个复姓,但大部分已消失,目前还存在多少还没有确切统计。

复姓中“欧阳”人口最多现存最长复姓有17个字

复姓中人口最多的是欧阳,这也是唯一一个进得了大姓的复姓,人口约88万。中国复姓中3字以上复姓多来源于少数民族的音译,现存最长的复姓有17个字,它是云南巧家县彝族的一个姓氏,“鲁纳娄于古母遮熟多吐母苦啊德补啊喜”。

姓氏遍布全国源于迁徙

  

每个姓氏都有自己的起源地。一个姓氏从起源地再遍布到全国各地,主要是人口迁移的结果。人口迁移的方式很多,如分封产生的迁移:周王姬姓,被分封到各地的周王宗室将姬姓带到各地;强制性迁移:统治者用行政或军事手段将人口迁入指定地区,当垆卖酒自作主张嫁给司马相如的卓文君,她的祖先就是被强制迁入四川的。因躲避战乱寻求生计而进行的人口迁移: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

洪洞大槐树:多数北方人的根

  

明朝为了恢复发展华北的经济,多次从山西移民华北,其中一个重要的集合和出发地点就是山西省洪洞县。明政府在洪洞县广济寺集中办理移民手续,寺旁高大的古槐树下就是移民的聚集之地,移民惜别故土时树间老鸹哀鸣,令人不忍离去。“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这首民谣数百年来在许多地区广为流传,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现存的很多家谱也都写着本族迁自山西洪洞大槐树。

内容来自央视新闻、人民日报

编辑:李丹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优伴健康指标秤预订页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pischool.com/xgcs/1335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