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 相关传说 >> 传喜法师清明节的由来
今天为什么叫“清明”?原来它是我们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清明它有一个故事。
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当时割据成好多个国家,其中在现在陕西境内,有一个国家叫晋国。晋国的皇帝,先是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个立为太子。后来这个皇后不幸去世了,皇帝又续了一个,后面这个皇后又为他生了一个儿子,这个皇后特别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做皇帝,就陷害前面的两个王子,太子被逼自杀,他的弟弟也被迫逃亡,从皇宫里逃出来,为了保命。
几个保护他的人和他一起逃亡,逃到很远连人都没有的一个地方。但是跑出来钱也没带,吃的也没带,这个小王子饿得晕死过去。这时候大家怎么办呢?又找不到吃的,小王子已经晕死过去了。其中有一个家臣叫介子推,拿刀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来,做肉汤给王子吃,王子补充体力之后,又能够随着大家一起往前逃亡了。
后来宫廷政变,肯定老皇帝死掉了,皇位之争、宫廷政变不久也平息了。大家就找王子,因为太子已经死掉了,他弟弟在流亡,大家就把他请回来。他做了皇帝之后,保护过他的人,纷纷地把他们找回来,给他们做官,享受荣华富贵。其中就有人告诉皇帝,说皇帝啊,在您饿晕过去的时候,还有一个对您最忠心的人,现在还没找回来,他叫介子推,他当时割自己的肉救了你的命啊!
皇帝一听,非常感动,必须要把他找回来,派钦差去找。找到之后,介子推说我不愿意做官,谢谢皇帝!连派人去了三次,他都不愿意上京城。
皇帝为了感恩亲自去,大臣们陪着他,亲自到了乡下很偏僻的一个地方去找他。结果找到他家的时候,看到那个破房子里空空如也,问他的隔壁邻居,邻居说他看到皇帝您来,背着他妈妈刚走。他妈妈眼睛瞎了,他就背着他妈妈到山里去了。
皇帝就往山里追,追到山里看不到人,都是野草灌木丛,就是找不到,派他下面的人喊:“皇帝来看你了,你出来啊!”他也不出来。有一个大臣就出了个点子,我们放火烧山,然后我们在下风口地方等着他,火一烧他肯定要往外跑,就可以找到他。皇帝一听实在没办法,我亲自来想看到他一面,一面没见到,不甘心!“好,这个办法不错。”然后就放火烧山。
北方虽然是春季了,但是经过一冬天,草、树木都很干燥,草都是那种枯黄草、茅草,火一点,火借风势熊熊燃烧。皇帝他们就在边上等,看有没有人出来。那座山也不是很大,整座山一会儿就烧掉了,但是没见一个人出来。这下好了,那座山烧的光秃秃、黑不溜秋的。赶快派人去找,这时候好找了,因为草啊、树啊都烧掉了,光秃秃的。
这时候发现介子推抱着他妈妈,烧死在一棵大杨树下。大臣们赶快禀报皇帝,皇帝一看,痛哭流涕,我本来让你过好日子的,你怎么这样子呢?宁死也不愿意见我。
下面的大臣把他的尸体跟他妈妈分开来的时候,发现他身体靠着大杨树的地方有个树洞,树洞里面有介子推用血写在布上的字。为了保护这个字,他用身体把树洞堵着,这个字烧不掉。
皇帝一看,介子推写的等于是遗言一样,临终遗言。说我当初陪您逃亡的时候,割肉给您吃,并不是为了我以后要做官,并不是为了要您报答我。但是您现在作为一国之君,如果您真的愿意报答我的话,希望您能够爱民如子,作一个大脑清楚,明察秋毫的有道明君,不要做昏君。您能够勤政爱民做一个亲民的皇帝,这就是我对您的愿望,作为我个人我不愿意做官,不愿意享受所谓的荣华富贵。
皇帝非常伤心,带着这个布就回到宫中,好好的装裱出来挂在那,天天看介子推的字。每年到这天,皇帝下令天下不动火,不烧火。因为就是他听了大臣的话,用火把介子推给烧死了,为了这个所有人这天都不生火,所以这天成为叫“寒食节”。大家吃食物都是预先烧好放在那里,第二天吃冷的,这天是不动火的。
又因为介子推以这个血书来提醒皇帝,要让他做一个清明的皇帝,遇什么事要动动脑子,要用理智,不能主观武断,要用智慧和慈悲来处理问题,所以这天又被命名为“清明节”。
清水的清,光明的明,这是人的一种修养。不仅皇帝要修,我们出家人也要修,我们佛弟子都要修。不仅我们佛弟子要修,做企业、做老板的也要修。在家里做丈夫的、做妻子的也要修,“清明”两个字要常在脑子里面想一想。
清明!你做的事情是不是明智的选择,是不是大脑清楚的决定?这个不能错,你要错的话,是要害人害己的。不仅皇帝是这样,每个人都要想想。
又因为这是怀念介子推的,每年这个时候都怀念他、纪念他!所以介子推又变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这样一个传统文化,又是思亲报恩,尽孝道的一个日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这样一个好的季节,春风沐浴、细雨绵绵,本来非常好的,但是由于思念我们祖先,叫“欲断魂”,好像魂断掉一样。
摘自年4月4日传喜法师清明节法会开示《寒食念祖恩清明慰忠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