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清明祭祖慎终追远,孝亲报恩

发布时间:2021-11-1 12:10:06   点击数:
清QINGMINGJIEERSHISIJIEQI明春暖清明

文明祭祀

又是一年清明际,又是追思纪念时。在年清明将至,确保清明祭祀活动平安、温暖、文明、低碳、环保、有序开展,推动移风易俗。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人们在拜祭中追忆先辈生活点滴,学会知恩、感恩、报恩,用一种朴素而虔诚的行动,来表达内心深处的铭记。

01做文明新风的倡导者

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自觉摒弃不文明的祭祀方式,破除焚烧纸钱、燃放鞭炮等陈规陋习。

提倡用鲜花祭奠、网络祭奠、家庭分散追思等现代绿色低碳又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祭祀形式,变注重实地实物祭祀为注重精神传承,积极营造文明祭祀的良好社会氛围。

02做安全祭祀的践行者

切实提高防火安全意识,严格遵守森林防火有关规定,自觉服从防火工作人员的管理。

不携带任何火种进入林区,不在林区吸烟、烧纸焚香、点燃蜡烛、燃放鞭炮,严防火灾和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03清明由来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04清明祭祖

孝道是万善的起源,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和得以生存之根本。父母是本,本之本是列祖列宗,所以自古以来,清明祭祖扫墓已成为缅怀先人,纪念祖先的一种淳朴民风与固定风俗,是尽孝道的善好教育,其精神是提倡孝道,不忘根本,承担责任,从而培养子孙后代的孝敬心和感恩心,使心行都能与善相应。“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佛在《地藏经》中悲心切切地教戒我们众生:“劝于阎浮提众生临终之日,慎勿杀害,及造恶缘,拜祭鬼神,求诸魍魉。何以故?尔所杀害乃至拜祭,无纤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结罪缘,转增深重。”所以我们拜祭祖先利益亡人时,只需以素食糕点,水果鲜花与清水摆盘供奉即可,关键是要怀着孝心和感恩的心来表达对先人的思念、缅怀、恭敬之意。

06佛教清明

很多人在祭拜祖先时还会烧纸钱,希望祖辈亡灵不缺钱花,能在阴间过得富裕。那烧纸钱到底有没有用呢?

其实烧纸钱烧锡箔是民间习俗,佛门之中对烧纸钱既不提倡也不反对,为什么呢?因为在六道轮回里面,烧纸钱只对自由鬼道的亡灵有暂时的用处,如果对已生天或投胎人间,或堕落在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的亡灵,烧纸钱就起不到任何作用了。

但有一点我们要知道,去了自由鬼道的亡灵,大多数都有执着钱财的习气,如果有人故意阻拦,不给他们烧纸钱,断了他们的财路,他们会生出嗔恨心去报复你,这也是不好的。

所以作为佛弟子一定要明白,烧纸钱属于世间法,光烧纸钱是不能帮助众生出离六道轮回,永脱一切苦难的。

所以佛教对烧纸钱既不赞成,也不反对,这个态度就是很好的随世间之缘,不会给众生带来任何不必要的烦恼,同时也是提醒众生,一定要学佛念佛,修真实功德回向给祖先,帮助祖辈离苦得乐,才是真正的尽孝

清明

千百年来,我们选择了在这一天与先祖进行心灵对话,思考祖辈给自己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传承家族文化,追寻人生意义。

这个节日,既有着生离死别、慎终追远的深切情思,又包含了万物更新、生机勃发的欣慰与感怀。我们既缅怀昨日,也憧憬明天。既留恋故乡,也遥望远方。既心念先祖,也不负春光。

愿所有逝者都能蒙佛力加被,往生净土、永离轮回!阿弥陀佛!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pischool.com/xgcs/1467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