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杜甫熟食日示宗文宗武几年逢熟食,万里

发布时间:2024/12/23 12:17:42   点击数:
消渴游江汉,羁栖尚甲兵。几年逢熟食,万里逼清明。松柏邛山路,风花白帝城。汝曹催我老,回首泪纵横。白马独家译诗:我们来到江汉这地方谋生,也只是淹留他乡,而北方还在战乱中。就这样过了几个寒食节,而家乡离我们仍然是万里之遥,明天又是清明节了。眼前白帝城的野花在春风中摇晃,回想故乡北邙山的路上松柏森森,也不能回去拜祖扫墓了。你们兄弟俩长大了,我也老啦。回首忆往事,不知不觉就流泪了。诗圣杜甫的晚年在江南游荡中度过。唐代宗李豫大历元年的暮春,杜甫从云安县迁往苗夔州。这首诗是第二年他在夔州时所写。杜甫这首诗的题目中所说的“熟食”也就是寒食,是挨着清明节前的那天,为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介子推而设立的一个古代节日。顾名思义,寒食这一天风俗习惯就是家家户户都不能动烟火,包括皇帝和大臣的家也一样不得生火做饭。所以人们都在寒食日之前预先做好熟食以过寒食节。在古代为秦地的陕西山西人们把寒食称为熟食日,而被齐地(今天山东)的人们称为冷节,也称之为禁烟节。到唐玄宗天宝十载的二月,朝廷下文规定寒食需要禁火三天。《熟食日示宗文宗武》题目中的“宗文”和“宗武”说的是杜甫的两个儿子杜宗文和杜宗武,老大叫宗文,老二叫宗武。消渴游江汉,羁栖尚甲兵。消渴意为为了生活四处奔波。羁栖,在异乡居住停留。这首诗的首联大概意思是寒食节那天,杜甫向他的两个儿子讲述他们一家羁旅他乡讨生活的来龙去脉。因为北方战乱不断,他们一家为避祸到如今流落在江汉之地。几年逢熟食,万里逼清明。杜甫在诗的第二联里对他的两个儿子说像这样的生活已经过了数个年头了,语意中包含了多少心酸和无耐,不知他的儿子们能不能理解父亲的一番苦心啊。“几年”,诗人用的是约数,太多的生活琐事已经令他忘记了一家人的跟随他流浪多少个年头了。“万里”是一个夸张的数字,他的故乡洛阳离夔州其实没有那么远,只是思乡之情浓郁如酒,令他怀念万分。逼清明,接近清明节,也就是说明天又是清明了。松柏邙山路,风花白帝城。杜甫在白帝城临风踏青游望,四处春花如锦,令他想起了家乡洛阳偃师县北二里的北邙山上。北邙山山路两边松柏茂盛,杜甫的先祖坟茔就在那里。清明节是我们中国传统生活里比较隆重的一个节日,我们现代人都还有拜祖、扫墓、踏青的风俗习惯。而这一切对于在夔州的杜甫一家来说,只能向北方遥望,不能回去祭祖了。这也是杜甫在告诉他的两个儿子不能忘记祖先,假如有一天重归故里,一定要记得去拜扫一番。汝曹催我老,回首泪纵横。儿女们一天天长大,作为父母的我们哪里还会再年轻吗?这个我们都有深有体会,恰好可以用杜甫这首诗尾联的上句来概写出来。这也是杜甫的诗充满沧桑感的原因。汝曹,就是“你们”的意思。年老的人们经常会自称“已经入土半截了”,常常令旁听的年轻人惊讶不已,而仔细想一想,人生百年,真是如此。这也算是岁月催人老吧。读了杜甫这首《熟食日示宗文宗武》,我们可以看出他对自己的儿子们的语重心长,虽然没有一句训示,但饱满深情定能影响着孩子们:莫要忘记家乡。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pischool.com/xgcs/1719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