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 基本简介 >> 来看一看清明上河图繁华盛世背后隐藏着
大家好,我是“从0开始观世界”的零哥。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清明上河图》繁华盛世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社会危机?
大家都知道,《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存世精品,被业内喻为“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馆,是国宝级文物。它里面所描人物繁巨,竟高达人,并以“长卷”的形式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从城市到郊区的所有情景,包括了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那为什么有人会认为《清明上河图》里所描画的“繁荣”背后其实隐隐向世人展示了一系列社会危机呢?这是因为通过仔细观察张择端笔下的世态景物,会惊奇地发现它反映出了很多社会问题。当然还有的人也觉得这只不后是一些“臆测”,认为这纯属无中生有,牵强附会,不足为据。其实这都不重要,我们权且通过下面的几张“片断”来分析一番,能多个“契机”对这件“传世名画”加深一些了解总还是不错的,只当一娱吧。
1.酒患泛滥
从这个“片断”里可以看到街上酒桶到处乱扔,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那个时候“嗜酒成风”,酒患泛滥,甚至还看到了有士兵出现在酒馆门口,并且喝得酩酊大醉。张择端当时生活在北宋末年,那个时代战乱四起,而士兵们的这种状态,确实不免让人感到费解。
2.城防涣散
从下面这个“片断”中可以看出,城墙上下没有一个士兵,城楼上面也没有任何城防工事,连射箭的城垛也没有,甚至连虚设的城防都没有。原本应该是有重兵把守的城防机构所在的位置,居然是一家商铺,老板正在验货,账房在记账。从画面上看,整个汴京正沉浸在浓厚的商贸气氛中,完全是一座不设防的都城。这如果不是作者张择端的有意设计,那就是真实地反映了宋徽宗朝初期已日渐衰败的军事实力和日趋淡漠的防范意识了。
3.赋税沉重
在城门内里的“税务所”外面能够看到车夫们在争吵,感觉百姓和税官之间的矛盾重重,对立情绪很严重,百姓的负担日益加重,民心渐失,这也是导致后来北宋衰败的重要原因。
4.“火匪”设施形同虚设
本来应该是“传递火匪警情”的“望火楼”,现在竟然成了人们的娱乐场所,那里已经没有“扑火兵”把守,如果这时候如果有紧急“火情”或“匪患”发生,我们简直不敢想象这会耽误多大的事情!在画中能够看到严格的消防工事,早已经变成休闲用的凉亭,两排兵营平房也已经被改造成了饭馆。
(本文由“从0开始观世界”的零哥整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