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浅谈新时代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发布时间:2024/4/8 14:20:12   点击数: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富足,家长们更加重视文化教育。但如果我们的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即使学识卓越,也有可能会成为攻击国家的背叛者。古有卖国求荣、陷害忠良的宋代权臣秦桧,今有辅美制定对华恶毒政策的当代汉奸余茂春,也有学富五车、辱国精日的教授。可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何其重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中国著名语文教育专家顾之川先生曾在《迎接语文教育新时代》论坛中谈到:新时代的语文教育工作者理应用中华传统文化哺育具有中国气质、中国精神、中国思维的新一代中国人。说简单点,即用中国的传统文化蕴育有爱国情感的学生。那么,新时代的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1借助语文教学,贯穿爱国主义教育

初中语文教材编辑了许多跟爱国主义相关的题材,有的记人叙事,如《邓稼先》《飞天凌空》……;有的写景抒情,如《三峡》《黄河颂》

《壶口瀑布》《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有的直抒胸臆,如《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我爱这土地》、《乡愁》《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有的文章似乎与家国之念毫无联系,然而,细品,仍能挖掘出文中的爱国之情,如《梦回繁华》带着我们认识《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画作时,情不自禁会对中华文明有种自豪感和责任感。

年语文学习新标准总目标强调: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因而,做为老师,教授这些课文时,可以运用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一般说,情感是思想品德的催化剂,声情并茂地诵读更易激发学生的情感。在学习艾青《我爱这土地》、余光中《乡愁》、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诗时,可配乐范读、集体朗诵,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易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愫。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每年寒暑假游历过的大好河山,可灵活运用在课堂中:船游三峡的愉悦自豪、立于壶口瀑布的震憾豪迈、过“三江源”的神奇激动……多管齐下,课文、图片、老师的旅游经历,学生既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又触动学生的爱国情怀。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学习《邓稼先》《太空一日》等文时,可以采访、搜集同时代的爱国英雄,身边的爱国行为……如授予共和国勋章的袁隆平、钟南山,如在奥运赛场上顽强拼搏的运动员们,如坚守祖国边防的战士们……“润物细无声”,通过爱国故事、爱国行为的传颂,引导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2整合多媒体资源,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多媒体资源的引进及灵活选用,如六月之甘霖,给语文阅读的拓展注入了一剂强心剂。老师备课时,可以借助互联网搜集相关资料,拓展学生视野,全方位展示新时代的中国科技、航天、军事、经济地蓬勃发展,潜移默化地熏陶着学生的爱国情怀。如八上《新闻两则》,可借助互联网搜集新闻《祖国大好河山,一寸都不能少》《法媒称美国硅谷开始“抄袭”中国》导入,这样,学生既有捍卫国土的神圣感,又对中国互联网在世界的创新引领作用,油然而生自豪感。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集形象、声音、色彩、图像、动画于一体的特点,增加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情感共鸣。如教学《伟大的悲剧》,播放八十年代凶险而豪壮的长江、黄河漂流探险,结合时代背景思考“为什么要漂流?”,并展示人类首次在珠峰峰顶开展重力测量的“珠峰高程测量”。如教授《太空一日》时,以“神州五号发射视频”导入,以“年中国第55颗北斗卫星的发射视频”结束学习。这一切,会让学生肃然起敬!在他们心中定会滋生以民族大义为己任的担当,很好地强化学生的爱国意识。

3把握时代脉搏,培养爱国情操

新时期,学生大都幸福安详地生活学习着。殊不知,祖国的繁荣昌盛下却暗流涌动,“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语文教学中,可以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pischool.com/jbjj/1639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