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 基本简介 >> 一样的清明节,不一样的祭扫方式,小编带你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重要的祭祀节日,是人们祭祖扫墓的日子。其实在很早的时候,清明只是一个节气,也称踏青节,其习俗也是多种多样,祭祀、扫墓、踏青、植树、插柳、斗鸡等,在宋元时期才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的节日。清明祭祀上至君王大臣,下至平民百姓,不限男女和人数,以家族为单位,越多越好,以彰显家族发达,人丁兴旺。
我们这里也不例外,在清明节时也会祭祖,但不得清理坟墓,鉴于此人们早在年前冬至之时人们就对先祖的坟墓进行了清理,以便不在清明节时打扰到了先祖。一般祭祀的时间是清明的前三天和后三天,而正清明这天也不能进行祭祀,流传有“清明不挂清”的说法。
我们这里清明祭祖时有一样东西那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清明吊”,一般的清明吊都是用五色彩纸或扎成花朵(最少两三朵串在一起);或扎成长带,现在很多都用锡箔和彩带相互搭配,反正越豪华越好,最差的也会是彩纸扎的彩带了,到祭祖时挂在坟头上,俗称“挂清”。
相传,地府每年在清明的这几天都会召开招待大会,其间不泛好酒好肉,但是要想吃到这样的酒席,就必须得有一样东西才能进入,那就是“清明吊”,要是没有清明吊的话,别说是吃了,就是门也不会让你踏进半步。
据说里面等级森严,还有专门的人负责对清明吊进行评比,最好的为上等,可以坐首席,中等的可以坐大厅,下等的就只能坐偏屋了。而且清明的前三天是吃的最好的,后三天都是残汤剩水,不过相对于那些没有亲人来祭祀的野坟来说,能在后三天吃上也是不错的了。
为了能让祖人们吃上好的酒席,人们都选择了在清明节前的头三天去挂清,家族的人们会相邀在一个时间,带上清明吊、火纸、鞭炮。首先把清明吊插上,在把火纸烧完,最后才放鞭炮。前几年人们还会摆上三荤三素六个盘,到三杯白酒,每杯酒要做三次倒满。如果有哪个身体比较差的,长辈们就会把这些酒菜让他吃一点,说这样子祖先会保佑他身体会好起来。
现在人们都简化了,酒菜都不用了,清明祭祖扫墓,是对祖上的一种思念寄托,更是千百年来人们祭祖思源的一种民情习俗,因此只要是有点良知的人都会去做,这也是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