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清明时节雨纷纷欣赏几首写在清明的诗

发布时间:2024/12/17 14:44:18   点击数:
刘军连出诊的医院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147810.html

清明是我国传统节日,在古代又被称为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等,农历时间在二十四节气春分之后的第15日,公历时间在4月5日前后。清明既是自然节气点,即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清明、端午节、中秋节)之一。古代文人多有写在清明时节的诗,下面欣赏几首。

第一首《清明》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从古到今家喻户晓。诗当作于杜牧为池州刺史时。诗中提到的“杏花村”在何处历来说法不同,其中以“池州说”最可信。

古代的清明节是个全家团聚的大节日,家人一起踏青、祭祖是主要的礼节风俗。而诗人此刻正孤身行路,心中本就滋味复杂,却偏偏又遇“雨纷纷”,这给滋味复杂的心里又增添了一层愁绪。

寻个小酒店小饮三杯吧,歇歇脚,避避雨,散散愁。于是,诗人向人问路了。那个被问到的小牧童什么也没说,只管傲娇地用手遥指杏花村的方向。

诗到这里戛然而止,但读者分明看到了朵朵杏花,以及掩隐在杏花丛中的小酒馆。

第二首《清明夜》唐代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这是一首闲适诗,诗中描述了诗人在清明节的晚上,独自在自家宅院漫步,“遥听弦管暗看花”,悠哉游哉的情景。

白居易曾做过苏杭两州的刺史,这首诗是他任其中一任刺史时所作。可以看出此时的白居易已没有了刚入仕时的锋芒毕露,诗中尽显他的闲适与自在。

闲适诗的诗学思想注重精神的愉悦和心灵的超越,而白居易被认为是这方面最有独创性的。

第三首《清明》宋代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夜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读这首诗的第一感觉是诗人生活拮据,一贫如洗,别说花与酒了,就连“新火”都是向邻家讨要的。

此诗作于王禹偁chēng贬谪商州(今陕西商洛市商州区)期间。诗以清明节为背景,再现了诗人生活的困顿和以书为乐的情怀。

王禹偁是北宋大臣、诗人。他遇事敢言,直躬行道,故不为流俗所容。宋真宗即位后,他应诏上疏,提出革新主张,开范仲淹庆历新政之先声。他是北宋诗文革新之先驱,其诗兼学杜甫与白居易,苏轼赞他“以雄文直道独立当世”。

第四首《临安春雨初霁》宋代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陆游六十二岁这年春,朝廷起用他为严州知州,赴任前须到临安(今杭州)觐见皇帝。此诗就是他住在西湖客栈听候召见时,在百无聊赖中写下的。

此诗蕴含了无穷的韵致,尤其是颔联“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是后人喜爱的名句,也是此诗的诗眼。此时的诗人虽然没有了当年的意气风发和裘马轻狂,但他现在笔下的春雨杏花与昔日笔下的铁马秋风有着同样的魅力。

第五首《蝶恋花·春暮》南唐李煜(存疑)

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澹月云来去。

桃李依依香暗度,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这是一首惜春伤时之作,作者一说是李冠,一说是李煜。此词通过词人夜晚漫步所见,表达了伤春之情怀。

清明才过,桃李依然,数点雨声被风约住。词人信步遥夜,见天上淡月朦胧,又闻秋千之上笑语轻声。此情此景,勾起词人的万缕相思,乃至“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这是一首典型的婉约词,语言浅近,委婉动人,意境优美深婉,语言轻柔纤巧,婉丽多姿。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pischool.com/jbjj/1715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