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我们的节日走过春秋冬夏,让我们赴一场传统

发布时间:2021-1-13 23:10:13   点击数:
白癜风吃什么药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42832.html

中国传统节日,

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瑰宝。

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流传至今,

记录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内涵。

走过冬至

踏向元旦

就在这一刻

让我们赴一场传统节日的约

与诗词一起

来一场美好的不期而遇

春节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正月初一

元日、元正、正旦等

贴年红、拜年、祭祀、舞狮

拜年:拜年主要是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向诸神、祖先拜年;二是向长辈、亲友拜年。拜年的次序是:首拜天地神祗,次拜祖先,再拜高堂尊长。

元宵节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正月十五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迎紫姑等

迎紫姑:紫姑是民间传说中一个善良、贫穷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穷困而死。百姓们同情她,怀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习俗。每到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妇女们纷纷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厕所、猪圈和厨房旁边迎接她。

龙抬头

二日旧传挑菜节,一樽聊解负薪忧。

二月初二

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

剃头、吃龙食、祭社神

吃龙食:二月二这天在饮食上也有一定的讲究,因为人们相信“龙威大发”,所以这一天饮食多以龙为名。吃春饼名曰“吃龙鳞”,吃面条名曰“吃龙须”,吃馄饨为“吃龙眼”,吃饺子则叫“吃龙耳”,面条、馄饨一块煮叫做“龙拿珠”,吃葱饼叫做“撕龙皮”。一切均取与龙有关的象征与寓意。这些都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的强烈愿望。

清明节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夏历春分后十五日,现定为4月5日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

清明节得名源于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节气。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也效仿,于此日祭祖扫墓。

扫墓、踏青、荡秋千、蹴鞠等

端午节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五月初五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正阳节等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

七夕节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七月初七乞巧节、七巧节、七姐诞等

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准许牛郎和织女每年七月初七相会一次。相传,每逢七月初七晚上,喜鹊就要飞上天庭,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让他们相会。

乞巧、拜织女、拜魁星

中秋节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八月十五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

在中国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为“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中秋又叫月夕、追月节、拜月节等。“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拜月、吃月饼

重阳节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初九重九节、踏秋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这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登高、赏菊、饮菊花酒、佩茱萸等

除夕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岁末最后一天晚上大年夜、除夜、岁除

除夕,即岁除之夜,它与岁首(新年)首尾相连。旧岁至此夕而除,第二天就换新岁了,故俗以为除夕。除夕作为年尾的节日,源自上古时代岁末除旧布新、祭祀祖先风俗,岁除之日是传统的祭祖节。

守岁,压岁,团圆饭,放爆竹等

走近传统

唤醒家国情怀

愿诗词于你有感

愿节日于你有爱

文案/杨庆芳

排版/杨庆芳

审核/孙瀚肖碧涵

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研究生会新媒体中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pischool.com/jrhd/1330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