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 节日礼仪 >> 说说那些你不知道的清明习俗
说说那些你不知道的清明习俗……
关于清明节和寒食节的故事: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介子推割肉煮汤让公子喝。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介子推同老母亲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于是重耳就去找,找来找去找不到。一个昏庸的大臣建议: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瞬间燃烧了整个山头,可是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
晋文公(重耳)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片衣襟,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再说一说古老的习俗现在谈到清明节,大家脑海里浮现的基本都是“扫墓”、“焚烧纸钱”!可是古义到底如何?真的仅仅是焚烧纸钱么?
参考资料得知,清明节的习俗远不止焚烧纸钱这一种。1踏青晋代陆机有诗写到:“迟迟暮春日,天气柔且嘉。元吉隆初巳,濯秽游黄河。”即是当时人们在上巳节祓禊、踏青的生动写照。2禁火冷食!(是不准动火)北宋庞元英《文昌杂录》卷一记载:“祠部休假岁凡七十有六日,元日、寒食、冬至各七日。”南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十五引宋吕原明《岁时杂记》说:“清明前二日为寒食节,前后各三日,凡假七日。而民间以一百四日禁火,谓之私寒食,又谓之大寒食。北人皆以此日扫祭先茔,经月不绝,俗有寒食一月节之谚。”是要禁火的,各位!!!3扫墓、上坟肯定有人要说,寒食节或许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呢。那么,我们就说说扫墓、上坟的习俗。由于寒食禁火的影响,纸钱不焚烧,而是挂在墓地的小树扫墓上、竹竿上,或用石块、坷垃压在坟墓边。宋庄季裕《鸡肋篇》卷上:“寒食上冢,亦不设香火。纸钱挂于茔树。其去乡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帛于空中,谓之掰钱。”这样,凡是祭扫过的坟墓就有纸幡飘飘,构成清明前后的特有景观。有没有发现清明节和想象中的不太一样呢?
主办方:重庆三十七度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
北京白癜风需要多少钱白癜风怎么治疗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