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传统广东人清明习俗知多少nbsp

发布时间:2016-11-19 17:43:21   点击数:

?

看点

  

广东人历来重传统风俗,每逢清明,不管身在海外、还是离家不远的,都要赶回老家,同父老乡亲一起祭拜先人。

清明成了合家团圆聚会的日子,新时代的我们可不能忘了祖辈们沿袭下来的传统。今天,羊晚君为你细数广东各地的清明习俗,以及清明时节各地的时令美味。

韶关:采撷艾叶做粄

韶关地区的客家人在每年扫墓时,都首先会将祖坟周围的杂草铲光,土坡进行清理,然后用鸡鸭鱼肉、鲜果糕点、酒水等进行祭祀,最后鸣放鞭炮,回家就餐。

许多山区群众便会采撷新鲜艾叶,和以糯米、白糖,用于做“青粄”,俗称“清明粄”。这种小食拥有一股独特的山野青草芳香,不仅可以祛风祛湿,还有驱除体内寄生虫的奇效,最适合天气潮湿的春天食用,因此这种习俗在客家地区代代相传。

佛山:插柳纪念忠臣

在民国前,过清明节最主要程序就是到祠堂拜祭太公,即开村之人。女人是绝对不能上山扫墓的,主要就是不能参加太公分猪肉的仪式。佛山有清明插柳的习俗。这个习俗是为纪念晋朝大臣介子推。

介子推为明志守节而焚身于大柳树下。第二年,老柳树死而复生。晋文公将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并且当场折下柳条戴在头上,以示怀念之情。从此以后,群臣百姓纷纷效仿,遂相沿成风。

广州:清明荞菜”不可少

传统的广州人向来重视清明扫墓,有在正清当日“行清”的习俗。“行清”与踏青不同,踏青是郊游,“行清”则是一族人一起约定那一天齐齐去扫墓。

人祭祀完了后,分了猪肉,并不算完成了拜祭形式,家人会将猪肉带回家后,配上清明时节的菜蔬“清明荞菜”去炒着吃,还有不嫌麻烦的人家另外用这个“清明荞菜”配一些鸡蛋丝烧肉丝炸一些春卷吃,吃完了这些菜肉,这一年的“行清”任务才算完成。

肇庆:食蔗要食到尾

在肇庆,按照旧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传统的祭品一般是四大件:烧猪、甘蔗苹果等水果、纸钱元宝、发糕面点等。“祭祖金猪”寓意红皮赤壮、宏图大展。

清明节肇庆还有吃甘蔗的习俗,寓意欢欢喜喜、甜甜蜜蜜。大人都会叮嘱小孩子,吃甘蔗要从头吃到尾,不能没吃完就扔掉。据说这样子以后做事情才会有头有尾,善始善终。

客家:清明节不祭祀

客家人的扫墓时间过去不在清明,而是在农历二月或九月。客家人祭祀祖先的习惯是:每年春节的大年三十必定要拜祭天地和列祖列宗,感谢一年来的赐福保佑。

祭祀祖先还有春秋两祭,但不是清明祭祀。其中原因有两个:

一、清明节处于三荒四月时候,贫穷的客家人连祭祖的三牲(鸡、猪肉、鱼)也难以办齐,更不要说其他祭品的操办了;

二、清明正值春耕生产大忙季节,家家户户忙于插秧,一旦季节错过,收成就有问题。

舌尖上的清明,过了这个季再也寻不回这个味

清明节,留守一族祭祖、扫墓,而对于旅行踏青的人来说,品尝当地时令美味也是一大乐事。青团子、撒子、清明果......看着就很美味!戳图↓↓小长假去这些地方旅行的小伙伴们放开了去吃吧!

清明螺

浙江杭州

清明时节的浙江不得不提的是一道时令菜“清明螺”,据说杭城被誉为“啜螺圣地”,杭州人说“清明螺,赛只鹅”,可见这螺蛳的鲜美及其营养价值,如果,清明时节你来杭州,记得点上一盘,就着绍兴黄酒,在春天刚开始的时候体验快活似神仙的飘然。

索面

浙江金华浦江

在浦江被称为长寿面的正是在舌尖上的中国里播出的索面,每当阳光升起时村庄就会变成面的海洋,索面从木架上飞泻而下,成片的丝缕闪烁,在青砖瓦砾中映衬出淳朴的农民特有的勤劳与智慧;四月是浦江万亩油菜花盛开的季节,当花开成海且看前条万丝挂庭院。

腌笃鲜

江苏无锡

清明时节落樱纷纷江南花开正盛,都说来无锡必游太湖,游太湖必至鼋头,至鼋头且为樱花醉,再去小桥流水人家吃上一碗“鲜的掉眉毛的”腌笃鲜,那么樱花醉了视觉,这腌笃鲜倒是醒了味觉。

润饼

福建泉州

闽南地区古有寒食节食俗,润饼是其中之一,这是一种比春卷更为古老的吃法,在《舌尖上的中国》里让人们又重新唤起了这股“古早味”,置身这座国际花园城市,手握一卷润饼菜,轻轻咬一口,一下子,脆的、甜的、咸的都来了,让人胃口大开,想想都醉了~

荷叶粉蒸肉

广西桂林

桂林山水如诗如画,风情万种的夜生活,一个地方,哪怕只具备这些特质的其中之一就足以打动不安定的心灵,就好比这用带皮五花肉、绿豆、荷叶、桂林腐乳,青蒜等作原料制作而成的荷叶粉蒸肉,荷叶清香,松软可口,肥而不腻,足以俘获一个吃货的心。

泉水鸡

重庆

泉水鸡应该是重庆任何时节都必吃的食物吧,只是这春季,万物复苏一切都生机勃勃的生长着,而最为鲜嫩的莫过于这个时节的野山鸡,就着泉水而制,在酒半熏时,看山是城,城是山,无不被这野味这山城所折服。

叶儿粑

四川成都

成都一定是上帝特别宠爱的城市,这里的风景与美食都独天醇厚的占有了一切先机,从麻辣的风味到旖旎的风光,一路走来,火锅挨着串串,山水相连,清明时分的叶儿粑,绿色粑叶包裹着糯米粉面包馅心,不沾盘、不沾筷、不沾牙,记得点上一盘去去火锅里的油腻味儿。

清明饼|江南

清明饼是江西、浙江、江苏等江南地区的汉族传统小吃,清明节节日食俗。在清明节前,各地城乡家家磨糯米粉做饼,馅以猪肉、笋丝之类,或者嵌以甜糖,俗称“清明饼”。清明饼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是江南人用来祭祀祖先的一种食品,流传至今。

馓子|江苏徐州

“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却深受世人的喜爱。北方馓子大方洒脱,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尤以维吾尔族、东乡族和纳西族以及宁夏回族的馓子最为有名。

春饼|北京

其实北京没什么特别的清明食物,但有一样食物贯穿北京人整个春天,直到清明。每年立春日,北京人都要吃春饼,名曰“咬春”,一咬咬到二月二龙抬头,还要叫回嫁出去的姑娘一起吃,再一咬就咬到了清明。春饼饼皮比烤鸭饼皮要大,并且有韧性,更有嚼劲儿,北京人称为要有“骨力劲儿”。卷的多是几种家常炒菜,通常为肉丝炒豆芽韭芽、肉丝炒菠菜、醋烹绿豆芽、素炒粉丝、摊葱花鸡蛋等。油锅里一炸,就成了老外眼中大名鼎鼎的中国“春卷”。

欢喜团|四川成都

四川成都一带有以炒米作团,用线穿之,或大或小,各色点染,名曰“欢喜团”。旧时,在成都北门外至“欢喜庵”一路摆卖。清人《绵城竹枝词》有诗云:“欢喜庵前欢喜团,春郊买食百忧宽。村醪戏比金生丽,偏有多人醉脚盆。”

枣糕|江西宜春

枣糕又叫“子推饼”,北方一些地方用酵糟发面,夹枣蒸食。他们还习惯将枣饼制成飞燕形,用柳条串起挂在门上,可以冷食,以纪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质。

菠菠粿|福建福州

清明,福州有一主味是绝对少不了的,即福州特制的“菠菠粿”,也叫“清明粿”。是福州特有的清明节供品,是用菠菠菜(生长于南方的一种野菜,可食,味甘,性凉,捣烂压成汁呈青绿色)压榨成汁,渗入米浆内揉成粿皮,以枣泥、豆沙、萝卜丝等为馅捏制而成的。

清明节前后,福州家家户户都要做菠菠粿,如今,街上“米时”粿店也大量出售菠菠粿。

子推馍|陕北

“子推馍”又称老馍馍、面花,也叫蒸大馍。用酵糟发面,夹核桃、红枣、豆子之类蒸食,取意子孙多福。做面花是古时陕北女人的拿手好戏。她们凭自己灵巧的双手,用最平常不过的梳子、剪刀、锥子、镊子等,就能将发了酵的白面捏成各种形状的面花,与红豆、黑豆、花椒籽和食用色素等配合出各种栩栩如生、犹如艺术品般的“大馍”,令人爱不释手,舍不得吃。有些地方习惯做成飞燕,用柳条穿起来挂在窑洞顶或窗框边,让孩子们慢慢享用。这样风干的面花,能一直吃到第二年的清明节再续上。

青团子|江南一带

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的青团子,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麦浆草捣烂压汁,与晾干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和好,包上豆沙馅儿,团好坯入笼蒸熟,出笼时再刷一层熟菜油在表面。

清明果|浙江

浙江各地清明前户户磨糯米粉、采“清明草”或艾叶做清明果。人们采摘叶顶,洗净捣烂和以糯米粉。

来源

大粤旅游、人民网、feekr旅行

编辑

Sofia

涨了知识请点下方手指!









































北京什么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北京白癜风最好医院在哪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pischool.com/jrly/183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