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清明节,看到墓碑上的处士,要懂得什么

发布时间:2024/3/22 14:04:42   点击数: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年一度扫墓踏青的季节又快到了。如果你曾经留心过的话,会发现好多墓碑上都有“某某处士”几个字。

有一网友往年扫墓,看到某祖先的墓碑上有“皇清处士”几个大字,心中顿起摆脱“八代贫农帽子”的冲动,把墓碑的照片发在网上寻求安慰;其结果自然是凉凉的,喜哥也是一笑而过。

喜哥的笑并没嘲弄之意,而是觉得该网友有点天真。为何?如果该网友的祖先,真的有点不普通的话;那么史书、县志、传说、等等,一定会留下点蛛丝马迹。如果没有,十有八九是个普通人。那,为何该网友的祖先被称之为“处士”呢?

说到“士”,就不得不说中国古代社会的阶层划分。中国古代把人们划分为四个阶层:士、农、工、商。“士”,通俗点讲就是做官的、吃公家饭的,处于社会的最高阶层;“农”,就是农民,说实话古代的农民其社会地位并不低;“工”,就是从事手工业的人,处于第三个阶层;“商”,就是商人,属于末流,其社会地位最低贱。

相对于“士”是做官的;“处士”就是指那些有德才,又隐居起来不愿做官的人。早期的“处士”,名声都很大,具有一定的政治、社会影响力,而往往又不愿意与当政者合作。比较著名的有,商末周初的伯夷、叔齐,秦末汉初的商山四皓、黄石公,等等。越往后,处士的“含金量”越来越低,其德才和社会影响力也越来越低;当然也不乏陶渊明、唐寅这样著名的处士。再往后,就泛指没做过官的读书人了。

咱们现在看到的墓碑,绝大多数都是清朝及以后的,清朝以前的都很少。可能这一时期皇权逐渐地衰落,规矩和讲究比较宽松了,所以很多墓碑会缀之以“处士”两个字。也许躺在里面的是个读书人,也可能只是个认字的人,也可能是大字不识一个的人。

马上到清明节了,你若去扫墓踏青,如果看见好多墓碑上都有“处士”两个字,不必胡乱猜测,不必想入非非,也不必寻根问底;其实大多数都只是普通人而已,甚至于好多人未必就读过书。无论读过书也好,没读过书也罢,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缅怀先人,感恩先人,祈求保佑,不忘根本,积极生活,薪火传承。

好了,以后再看到墓碑上的“处士”,要懂得什么意思,别再闹笑话了。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pischool.com/jrqy/1630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