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 基本简介 >> 属于老家如东地区的清明祭祀西部文明播报
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今天是清明节,幅员辽阔,各地关于清明都有自己的活动习惯。一定意义上讲,各地的祭祀风俗都是纪念先人的实践形式,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一方文化。
文化源远流长,我们自称华夏五千年,但至今都没有最终确定,西方有学者不承认我们五千年历史,考古界现在也难以确证。大体说来,人类的迁徙从非洲开始,大约是埃塞俄比亚,至长江、黄河流域,再也不能向东走了。因此,从时间跨度来看,中华文明的确比不过中亚、西亚,非洲。
在文明的长度上我们应该勇敢承认的确比不过其他文明;但是另一方面,中华文化在文化的厚度上又是他们所难以比拟的。即使在近代,在西方的侵略下,民不聊生,传统的社会结构遭到严重破坏,但中华文化始终延续下来。
清明节我们南通如东地区一般就是吃蒿团、祭祖、上坟。今天我简单说一下我们这里“蒿团”的做法,青蒿和面粉一起调,有些地区是提取青蒿色素,所以整体看来都是青色的;我们不同,保留青蒿的原始面貌。然后做成一个个圆子的样子,体积和乒乓球差不多大,然后用油炸。核心是用糖水炒,根据个人口味取适量糖,加水调糖水,然后将炸好的团子倒入锅中,加入糖水一起炒。不会炒的人往往会将团子炒成一块饼,面粉有黏性。当然,我们老家老一辈基本都会,手艺好的很,炒成的“蒿团”从外到里都是甜的,口感好的很。
桌子上几个碗都是有讲究的
上坟是清明节一道必不可少的程序,即使是刮风下雨也要去,我在家时一般也要去,因为一年到头只有这一天会去见见祖宗。现在建的房子很多都不在祖宅,田地后来也都重新分配过,所以很多坟墓都在别人家田里。现在我们这里种的是小麦,上坟就要踩人家小麦,但是这天踩了没有人说什么。
坟墓上一定要插旗子
我在家时都要去上坟,特别是去我家老太太坟前点几个包子(我们这里火化的纸品),她生前对我比较好(前面也有文章介绍,这里不再讲述)。去年很特殊,我爷爷奶奶都去世了,以前回家都有人叫我吃饭,现在回家,有时家里没人只能去街上吃。我们这里有风俗,去世后第一年要提前去上坟,现在都移风易俗,都兴公墓。我们这里的人也在慢慢接受公墓,以前不接受,即使骨灰送去公墓也要“偷”回来,做口棺材,一定要入土为安。
公墓我是赞成的,以前都是请风水先生在田里选一个好地方,还讲究方向,实际上一个人在田里也是孤零零,还不如大家一起在公墓,还有许多伴儿。现在农田都讲究规模化操作,机械化种田,田里坟墓多,机器都不好工作。
公墓也要祭祀
关于清明祭祀,无论是国家、社会还是媒体都在提倡文明祭祀。这一点我有自己的想法,我认为还是要分情况规定,有些地区山林多,祭祀点火烧纸有可能会造成火灾。但是像我们这里不会有火灾。还有媒体说造成空气污染,这我也是否定的,这种祭祀仪式成百数千年流传下来都没有造成空气污染,实际上工业污染才最严重,农村土灶烧火、清明火化根本不会造成空气污染,在我看来焚烧秸秆也不会的,刀耕火种是一种文化。要治理污染还是要治理工业污染,不要本末倒置。
作者/来源:子润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