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清明节的由来:离不近人情的人远点,哪怕他

发布时间:2016-11-1 12:07:49   点击数:

清明节的由来:离不近人情的人远点,哪怕他

春秋时期,未来的晋文公因国内政治斗争而流亡在外。没有一种流亡生活不是悲剧,晋文公自然也不例外。

他和几个忠心耿耿的家臣如丧家之犬一样,东躲西藏,忍受着政敌的追击、无边无际的恐惧和其他国家的冷嘲热讽。

当然,这些在内心强大的晋文公眼中不算什么,最要命的是挨饿。有时候,他连续几天都吃不到正经东西,只好以野菜和树皮充饥。而有时候,连野菜和树皮都搜寻不到。

某次,晋文公在荒原的路上突然晕倒,家臣们一哄而上,纷纷诊断病情。有个叫介子推的察看了晋文公的脸色,一口断定:饿的!

其他几个家臣面面相觑,哭丧着脸道,这鬼地方,如果说真有吃的,恐怕只能是土了。

介子推“嗖”地抽出腰间匕首,瞪圆了眼睛道,还有一种东西可以吃。

众家臣惊喜地异口同声问道,什么?

介子推举起匕首,快如闪电地插向自己的大腿,话随即而出:老子的大腿。

刀光闪出,一幕瀑布似的血冲向天空,介子推手法利落,左旋右转了几下,一块血淋淋的肉就到了他手中。

他满脸是汗,气喘吁吁,可见很疼,“赶紧拿去煮了,救主公。”

家臣们慌忙去捡柴禾,寻水源,支好锅,准备一道大菜:白水煮人肉。

晋文公吃了这道大菜后,顿时精神百倍,抹着嘴问是什么肉。

家臣们告诉他,这是介子推的大腿肉,绝对新鲜。

晋文公愣了一下,去看介子推。介子推正在包扎,只看了晋文公一眼,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

晋文公沉思了半晌,大声对众家臣说,我若当了晋国国君,介子推就是第一功臣。

十几年后,机缘巧合下,晋文公终于回到祖国,坐上了国王的宝座。第一件事就是分果果,所有跟着他同甘共苦的家臣都得到了丰厚的封赏,唯独没有介子推。

介子推当天晚上就离开了。

有人为介子推打抱不平,晋文公对他谈心道:“你以为我老糊涂了吗?我难道不知介子推当初割肉救我命?”

“那您怎么不封赏他?”

晋文公语重心长的说:“介子推这人对自己那么狠,一旦他掌握权力,对别人会怎样?一个人连自己都不爱护,何况他人?”

“如果您不用他,天下人会耻笑你。”

晋文公想了想,说道:“我现在没有封赏他,他负气离开,即使我现在就跪在他面前,他也不会接受我的任何封赏。”

“为什么?”

“因为他这人不近人情,一旦记你的仇,就会无比乖戾。”

人不信,晋文公真就亲自去请他,介子推躲进家附近的绵山,死活不出。晋文公说,放火,把他逼出来。

活烧了三天三夜,山已成废墟,介子推也没有出来。晋文公命令搜山,搜到了介子推的尸体。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命改绵山为介山,每年都会派人来给介子推上坟。当地百姓被介子推不为功名利禄多动心的行为而感动,因其死于火,所以连续三天不生火,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又相约寒食节的第二天(一说第三天)大家都给介子推扫墓,天长日久,这一天就成了清明节,人民纷纷在这天祭祀祖先,到去世的亲人坟墓上缅怀。

低级的科普之后,我们要谈的自然不是清明节的由来,至于不近人情这一话题,晋文公已经说了。

我要谈的有两个问题,一是团圆;二是文化载体。

中秋节和春节,很多人认为是大团圆的日子,两个节日固然是团圆的日子,但绝对不是大团圆,真正的大团圆是清明节。

当我们祭祀祖先时,我们的心应该和他们在一起,我们祭祀祖先时,证明他们在我们心内,而不在我们心外。我们的心和他们的心是一体的,所以,只有在清明节这天,才是真正的大团圆,无论对于我们自己,还是离开我们的人。

至于文化载体,中国古代有很多节日,但今天已被人遗忘的差不多了。只剩下个清明、端午、中秋、春节。

为什么还有这几个节日,原因就是这几个节日文化还有载体在。

端午纪念屈原这一文化载体的粽子,在;中秋团圆这一文化载体的月饼,在;春节团圆这一文化载体的饺子,在;清明祭祀祖先这一文化载体的坟墓,在。

如果有一天,这些载体不见了。月饼、粽子全是有毒的,饺子也没有人会包了,坟墓你买不起了,这些节日也会灰飞烟灭。

比如王阳明先生。如今有人要复兴王阳明心学,复兴个屁啊,他创建心学后的第一个讲课地点——贵阳文明书院早都尸骨无存了。其讲学的第二个地点——湖南沅陵龙兴讲寺里面居然放了具元代干尸,所谓的一大批阳明书院,也是挂羊头卖狗肉,或者是名不副实。

复兴一个人和其思想的第一步,就是要有载体,载体不在,其他都是说闲话。

有热心的热爱阳明学的人,值此清明节之际,去哪里祭奠他呢?

这是个问题。

插播个广告,哈哈——北京昌平区十三陵放话了:清明节期间,凡是身份证上姓朱的,到十三陵游览,一律免费。

有的人是没有坟墓可祭奠,而有的坟墓连后代子孙都没有了,还要靠外人来祭奠,比如大明朱氏。

内容转载自









































白癜风治疗方法
北京专业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pischool.com/jrly/167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