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清明踏青品味古城

发布时间:2016-11-21 10:05:22   点击数:

年4月2日至4日清明假期,潼关县政府将邀请在外发展的老潼关人齐聚古城,踏青会友,品乡味,闻乡音,共话乡情。

清明节,既是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宗亲节日,又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故老相传的春季仪式,是中华儿女共同认祖归宗的重要节日,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里,由县政府发出邀请,天翼文旅承办,诚邀在外发展的潼关籍人士,借清明节回乡祭祖时,聚会古城,听最正宗的潼关老腔、尝最地道的潼关流水席,观乡厨、品乡味、闻乡音,感受浓浓乡愁。

活动第一篇:

故乡的味道:潼关流水席之传承

逢红白喜事,主家会请来村上有威望的老者(司仪)作为主事的,迎送四方宾朋。乡邻各司其职,供水劈柴、端盘下席、散发杯。据记载,流水席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流水席”最早因寺庙依靠流动的泉水漂送条盘内的斋饭给香客,以“借流水上席”而得名。客人陆续来到,随到随吃随走的习俗也跟“流水”的名字非常贴切。

故乡的味道:潼关流水席之讲究

老陕西人说的流水席说到时间,一般三天才能完毕。第一天叫“知客”,即主家的亲属、知己在一起进行的酒席;第二天叫“正酒”,是所有来宾都来恭贺的盛大酒席。重要的仪式都在这天进行;第三天叫“答谢酒”,用来感谢左邻右舍前来帮忙的乡里乡亲。

故乡的味道:潼关流水席之殊途

陕北流水席与关中近似,一碗美味的面食是必不可少的。由于来宾众多,面食需提前一天准备好。但凡家里办事儿,少不了唢呐助阵。欢快的唢呐声传遍四乡八里,有着别样的热闹气氛。以米饭为主的陕南地区,“流水席”的菜品主要是能下饭。依主家经济实力和待客的热闹度来看流水席的“席面”。所谓的“席面”即桌上菜品的档次。

故乡的味道:潼关流水席之潼关八大碗

潼关流水席也是自古就有,“七碟子八碗”是潼关宴席招牌菜!陕西潼关八大碗(四荤素):烧肉片(块)、糖醋里脊、黄焖鸡、酥肉、烩三鲜、拔丝红薯(土豆)、粳糕、红烧豆腐。宴客一般是先上八个菜喝酒,后上八个菜吃饭,因“前八”“后八”,故称“八八到底”席。在做法上和口感上,都是高汤煮一些不同食材,入口更软滑。

活动第二篇:

故乡的声音:潼关老腔

潼关老腔系明末清初,以陕西省潼关、华阴县泉店村张家户族的家族戏(只传本姓族,不传外人)。其声腔具有刚直高亢、磅礴豪迈的气魄,听起来颇有关西大汉咏唱大江东去之慨;

老腔是一种板腔体戏曲剧种,是皮影戏的一种,唱戏人在后台是皮影戏,唱戏人跑到前台吼唱就是老腔,广范的流行于关中地区。据《潼关县志》载:老腔皮影又名拍板调,于清乾隆元年至十年(-)就已盛行于潼关。

皮影戏在关中一带十分流行,但是潼关老腔则传承了老腔艺术的独特唱法。据说早在西汉时期,这里是一个军事粮仓所在地,漕运直通当时的都城长安。带头船工为了统一大家的动作,一边喊着船工号子,一边用木块敲击船帮——这就是老腔的由来。

活动第三篇:

故乡的情意:品茶会友

清明之时,潼关县政府诚邀潼关籍在外人士齐聚古城踏青、会友,共话乡情。潼关古城为客户搭建了圈层聚会的平台,长年在外经商的潼关人得以在此会友畅聊,或故友重逢,或结识新友,叙旧情,谈未来,感浓浓乡情。

活动第四篇:

故乡的美景:楼观河山

潼关古城景区,以“关隘文化”的为核心特色,形成“三条轴线八大文化片区”,拥有黄河文化区、关隘文化区、古城民居遗迹区、女娲文化区、黄金小镇、民俗商业街区、战争文化区、温泉养生度假区等八大主题文化区。目前部分核心景观已经竣工。

潼关古城核心景观山河一览楼已全线竣工,年4月2日至4日,诚邀您移步景区,览古城,梦重生,共寻潼关记忆,踏青寻踪,望楼观河山,看黄河春涨。

踏青会友:乡音乡情乡味乡聚

潼关流水席

潼关老腔

会友畅谈

楼观河山

年4月2日--4日同礼待客

电子邀请函获取:







































北京哪家白癜风最专业
北京最权威看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pischool.com/jrnr/193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