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 节日起源 >> 惊了这多名外国年轻人清明前来到金
昨天“清明记忆印象义乌”——“我们的节日”走进赤岸,来自40多个不同国家多名外国留学生对义乌的民俗文化产生浓厚兴趣,参与其中。他们跟着毛店村的村民们,体验了清明馃从用料准备、制作、蒸熟的整个过程。
▲工商学院外籍学生向毛店村阿姨学包清明粿
来自叙利亚的阿尔沙包的鸡鸭清明馃十分可爱。
留学生们得意地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
此外,他们还体验了中国的剪纸、采茶、曲水流觞等传统文化。
剪纸清明节剪纸,不仅仅是用来当作一种装饰,人们更多的想借此来表现春光美好,传达惜春之情。
义乌剪纸是一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艺术。长期以来,义乌市文化部门大力开展非遗剪纸项目走进校园、走进新农村等活动。市剪纸艺术研究会还以毛店小学等一批中小学作为试点,把非遗保护与艺术教育、办学特色相结合,将这门手、脑、眼并用的艺术开展的红红火火,用剪纸开辟了学校素质教育的新渠道。
采茶一年之茶在于春,采茶时节在清明。采茶游的重点,不仅仅是从茶树上摘下那片小叶子,而是当你漫步在茶园里,看云蒸霞蔚,呼吸茶园里特有的清新气息,那种感觉,比在茶室里品上一口香茗,感觉更悠远。
曲水流觞曲水流觞是中国古代民间的一种传统习俗,即夏历的三月上巳日人们举行祓禊仪式之后,大家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意为除去灾祸不吉。
活动邀请了上海市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杨逸明、浙江省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尚佐文、浙江省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王骏等60余位诗人参与,同时邀请市书法家协会贝立新等参与书法创作。
▲市民和诗人们共同参与了曲水流觞和书法创作活动
留学生们还参观冯雪峰故居、朱丹溪陵园,了解了更多义乌籍名人的相关知识。
来自叙利亚的阿尔沙惊讶地说:“没想到中国的清明节这么有意思!”来自非洲的本达更是直言:“等毕业了我还想待在一起继续生活。”
据悉,本次“清明记忆印象义乌”走进赤岸活动是“我们的节日”系列文化活动的首秀,接下来,义乌市宣传文化部门还将会同镇街在端午、中秋、春节、元宵等传统佳节日陆续推出更多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活动,并邀请更多的外国友人和广大市民一起共同体验中国的传统文化,将“我们的节日”打造成为一个特色文化品牌。
小布微评愚人节刚过,清明节到来。两个节日,一中一外,一土一洋,一个以耍人为乐,一个以缅怀先人为要,各有各的况味,各有各的意趣。
不过,当看到义乌把名外国年轻人请到义乌体验“清明”节日风俗这则新闻的时候,小布还是有点“友邦惊诧”的感觉:在金华,外国人入乡随俗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不算新闻,毕竟“海外名校学子走进金华古村落”都已经举办了两年。即便在义乌,中秋节请“老外”到社区甚至到本地人家里过节也不是新鲜的事。
但是在清明节做这样的活动,总是让人觉得有点“那个”。你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样的日子,把一群老外请过来“体验”,这不让人添堵吗?
看新闻后小布发现,外国留学生们在义乌过节过得很HAPPY,除了学做清明果,还体验了剪纸、采茶,甚至还穿起汉服“曲水流觞”……这些年轻人一个个都玩得有点不亦乐乎,不仅连连说“有意思”,还想毕业了“待在这里继续生活”。
这就有点让人惊奇了。
小布与一位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有很深情结的长者曾经有过一番讨论。他说,国外的节日都是好玩的、有趣的,比如圣诞节有圣诞老人,有可以藏礼物的袜子,那么,内涵深厚的中国传统节日,怎样才能“好玩”起来呢?
义乌请外国留学生来体验清明风俗的做法,至少让我们确信一点:就算是清明节,其实也可以很“好玩”的。做清明果、剪纸、采茶,外国人几乎没有什么机会可以体验,“曲水流觞”更是一种高雅的精神生活,穿上汉服置身其中,不要说外国人,中国人自己也难得有这样的体验。
教育部门曾对青少年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春节和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与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相比,73%的学生认为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比中国的传统节日更具有参与性和娱乐性。所以,小布觉得,只要能够让人玩起来、参与进来、互动起来,满足人们对节日的精神和情感需求,那么,中国的传统节日自然能够进入更多人的视野,并在西方节日盛行的今天在年轻人的心里占据一席之地。
但在多元化的今天,这也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创新、更丰富的表现形式和更容易让人接受的呈现方式。这依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来源丨义乌发布金华新闻客户端
微评作者丨二九哥
编辑丨卢奕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